所谓完美,其实是“怕自己不够好”的另类意义,而完美主义者,则常常是原于缺乏安全感,想赢得别人赞美的一种努力。
和许多抽象词汇一样“完美”只是一个理想中的极点,再真实生活中,在一般人性里,是不大容易达成的。它可以成为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也可以用作激励自我的动力。基本上,它应该是“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也就是说,重点在于过程中的付出,而不是结果上的验收,更重要的,不在于别人的赞同与肯定。
完美,在人生过程中和“永恒”有着类似的意义,刹那间的闪现,带给心灵绝对的美好与满足,这刹那便成为永恒。同样的,一时的触动,展现出强列的、无暇的美感,这便是一种完美。比如: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一次令人屏息的舞展、一幅美妙的画等,它所呈现出的心灵悸动,便是完美的表现,完美的感觉。
只是,生活毕竟是烦琐的,适度地放松实在比事事力求完美要重要,否则把自己和周遭的人都弄的神经兮兮的,就太不完美了。
允许自己不完美,接受别人的小瑕疵,是进入真爱的必须心情,人生有些事,不一定要求其完美,换个角度看,或许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呢。这也是我渐渐体无到的心灵功课。
比如,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处放纵自我的温馨、甜蜜、幸福、闲适的自由自在的空间,如果因自己的追求完美,而对家人增加了许多的限制,这不准那不行,既另家人不开心,也会使自己不愉快;本来吗,大家在外面一天言谈举止都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自己也会为了保持个人形象尽力做到最好,回到家再受到限制,当然都会不开心的。所以力求完美,也要看时间、地点、场所,过分要求完美反倒不完美了。
再比如,许多交往中的男女双方,都极力表现的完美,呈现出经过伪装的面貌,各自隐抑住一些不完美、和小瑕疵,并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彼此,因达成的美感而步入婚姻。而一旦成为夫妻后,渐渐或突然的发现,王子变成了青蛙,公主变成了癞蛤蟆,于是在相互的失望中对爱情、对婚姻、对人性、对所谓完美都失去了信心。其实呢,王子也好、公主也罢都还是婚前的那个人,不同的是他们恢复了真正的自我,那些令我们陌生的发现,其实决非突然出现,只是以前没看到或看不到而已。
所以,我们要学会允许不完美,一如接受完美一样。
原谅是最可贵的美德,
别人得到你的原谅,
会更加的欣赏你、赞美你;
你原谅了别人,
也等于是给你减轻了郁闷、不快,
也更加的因宽容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