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益阳的计时和时令季节很有趣,于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下咯:
古时候人们没有挂历和钟表,计日计时相当困难。于是人们白天根据太阳东升西落和树影的长短情况来计时,晚上就根据月亮的阴明圆缺及它在天空的位置高低来计时。
遇到雨天咋办呢?
只好根据公鸡鸣叫的次数来计时了。因此益阳城乡的老人们还流传古老的计日计时的方法,摘录如下,供大家欣赏。
1、月亮计日歌(农历):
初一一根线,
初二一支箭,
初三初四鹅毛月,
初七初八月半边,
十五十六月团圆,
十七、十八,月出更发,
廿二、三,月出半夜间,
廿四、五,月出五鼓。
廿八、九,冒得等守。
2、九九时令歌(公历):
益阳当地人有句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A、冬九九
冬至是头九,两手揣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三九二十七,见火如亲戚;
四九三十六,屋檐吊蜡烛;
五九四十五,猪头煮萝卜;
六九五十四,篱边长嫩刺;
七九六十三,行人脱衣衫;
八九七十二,赶牛下田埂;
九九八十一,蓑衣拼斗笠。
B、夏九九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庙祠;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
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3、太阳显示季节:
冬日太阳一树高;夏天日头晒死人。
4、花卉显示时令:
桃花开,李花谢(lia),
一日三餐不得夜(ya)。
(说明春分来临,昼夜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