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一:
黄梅戏在上世纪80年代可是一时之盛啊,时谓“中兴”,是五六十年代严凤英、王少舫之后第二个发展高潮。
这五朵金花就是当时的女演员中最有实力的五个新人,男演员中也同期涌现出了黄新德、蒋建国等。
五朵金花中,综合实力最强、最有气质的是第一金花马兰,看她二十多岁时的个人照,真有空谷幽兰般的美感,要不然也不会令大文人余秋雨老师垂涎三尺,一脚把原老婆踹了去追求人家。
第二金花吴琼,个人不是很喜欢她,但吴琼的实力并不亚于马兰,嗓音条件甚至犹有过之,但是吴琼在气质上差得多,和马兰并肩一站,她就显得土气兼俗气。
吴琼不甘心一直被马兰压在头上,最后负气远走当了北漂族,现在也混了个二线歌手。
第三金花吴亚玲,有点娃娃脸,年轻时扮相非常甜美。
她这个人感觉比较传统,老老实实,不爱出风头,胆子也小,其他金花都在电影电视剧(非黄梅戏)里客串过,只有她没有。找了个丈夫还是青梅竹马的戏校师兄蒋建国,现在小蒋荣任安徽黄梅剧院院长,吴mm相夫教子,呵呵,感觉是五朵金花里最有女人味的。
第四金花袁玫,不太熟悉,可能是安庆那边的。
演完袭人,就去了南方,看她演袭人那么温良恭俭让,没想到胆子倒蛮大。
第五金花杨俊,也是个心气很高的人,脾气倔,因为当时省内黄梅戏僧多粥少,稍微好点的戏老是马兰、吴琼,她第五金花经常只能演小配角,她去争角色,不成功,一气之下跑到湖北当了开拓者,其实黄梅戏还是从湖北省黄梅县起源的,杨mm去了黄梅戏故乡,也算艺术反哺了。
网友评论二:
论综合条件马兰的地位无人撼动,事实也确实如此。
凡看过马兰的<梁祝>的无不佩服其卓越的舞台功夫,全剧下来没有一句台词有误,其水袖,扇子功夫,台步,无一不精。
常听人说马兰的唱功如何如何,戏曲表演是综合表现力,站在台上能不能吸引观众入戏,马兰的唱声情并茂,很好地使观众进入到剧情当中。相较之下,其配戏的黄新德就有些逊色,如第一句走音,中间英台自许时,黄那个“同窗三年你规矩得很”唱成“平时临近严得很”?,还有那个名段“九要石头人九颗胆”唱成“十要”了。
第二朵综合条件而言,当属到湖北发展的杨俊。吴琼老是酸酸地说不知道自己哪儿不漂亮了,这个我想有点自欺欺人了。当时的舞台剧孟姜女是吴琼的绝对主角戏,可拍片时还是让杨俊上了,这儿不是哪一个人说得算,老百姓爱不爱看最重要。杨俊到湖北发展实在没办法,那个时代是中国各行各业强人倍出的时代,竞争的结果还是看个人实力的,到湖北也确实闯出了一片天地,确定了自己的艺术地位。
另外三朵袁枚其实是因红楼梦电视剧成名,若是坚持唱黄梅戏和杨俊处于一个水平,但人各有志,离开了也就没什么好说的。吴琼的唱功确实很好,却浮于唱技,但不能因声感人,人物塑造显得很苍白,舞台更是不能上面两位相比。早期的吴是一味的模仿严凤黄的唱腔,没有个人特色,后来学了唱歌的技巧,称黄梅歌后。最近也出来唱了几出戏,相比而言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将唱歌的一些技巧引入戏中,可是舞台功夫更是大不如前,你看相同的服装,相同的舞台,吴演的还是拿手戏孟姜女哭城,水袖都不知放在哪,成了个累缀,梁祝中的扇子也不知怎么玩,若是还不服输那真是无话可说。不过一直佩服的是吴琼的坚持一路走来,唱不了剧院的主角,唱自己的主角总可以吧。吴的唱这是这个特色,唱自己,每部戏表现力没有什么变化。还有吴琼的念白真的很差。
吴亚玲的嗓子我不是太喜欢,但到现在看来,因马兰久不唱戏,吴琼也是多年才回舞台,除还在黄梅舞台的杨俊外,目前的表演水平应该是很好的了。在当时能力那么多的情况下,吴的个子太矮也确定了其小花旦的位置。后来走的走,改行的改行,目前也只有她在舞台上形象可以凑和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