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管理学 >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0-07-29 21:56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佳宁 点击:
免费获得VIP用户:按照以下提示点击操作后方可查看文章内容(免费)第一步,点击下面歌曲连接 第二步,点击下面搞大了免费邮箱广告 第三步,点击下面文字连接 根据与有关WTO会员因达成
  

免费获得VIP用户: 按照以下提示点击操作后方可查看文章内容(免费)第一步,点击下面歌曲连接 第二步,点击下面搞大了免费邮箱广告 第三步,点击下面文字连接

根据与有关WTO会员因达成的协议,中国加入WTO后,银行业2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5年内允许外资很行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在指定的地区可享有中国国内银行相同的权利(国民待遇);5年内取消地区限制和客户限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办理汽车消费融资业务(White House Office of Public Liaison,1999)。从入世到外资银行享有与中国银行业同样待遇仅有5年,可以说中国银行业面监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开放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压力、机遇如何?认清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不同方面的影响并准确给中国银行业定好位,作好应对准备,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有关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正面影响
基于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现状、实力比较“悬殊”,诸多论述均不约而同地把讨论重心放在其负面影响上,忽视了入世带来的正面效应,未免给人以“狼来了”的恐慌感。实际上,诸如中资银行资本金不足、呆坏帐仍未完全处理,先进技术引进将导致中资银行从业人员大量下岗、优秀人才流失,在缺乏透明度情况下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的集中引爆等“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加入WTO本身带来的,而是中国银长期积累下来的,加入WTO不过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前提上了议事日程。随外资银行涌来的金融产品、管理经验、银行内部的规范和内控机制等等,都将丰富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当然,这其中要有一个“时间”的概念。从短期或中期来看,对于中国银行业可能是成本大于收益;;就长期而言,加入WTO对于中国银于业来说将是净收益。认清入世后的正面影响,将给我们一个光亮的指引方向,并在不少数民族奋进的过程中能怀着希望去把握机遇。具体来看,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正面影响有:
(一)有利于中国银行的改革。在外资银行的压力面前,我国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机构将会鼎力支持中资银行的改革,使银行商业区化改革的步伐得以加快,在外资银行的压力面前,中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将会提高,这正如“鲶鱼效应”—大量缺乏活力的国有银行就如悠然自得惯了的“沙丁鱼”,在外资银行这外“鲶鱼”的冲击下,会意识到危机,并开始拼命力争在发展中求生存。还有,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让外资银行进入,不仅会给国有银行起示范作用,促进国内银行业从业人员培养与成长,而且会引进先进的银行制度、技术、新的金融产品等等,给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二)增加外部资金进入的渠道。外资银行的进入增加了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渠道,有利于加强中资银行市场的实力,为中国境内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到1999年8月底,中国批准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已达33.55万家,已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超过20万家。毫无疑问,如果单靠几家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很难满足数额巨大的金融需求的。
(三)有利于中资银行扩展海外业务,促进其向国际标准接轨。根据WTO的互惠原则,在允许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同时,中资银行开展海外业务将会较少受到市场准入的限制,为中资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创造了条件。同时,中国的银行业也必须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即要按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惯例来运作。这必然促使中国的银行业加快实施全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及提高监管力度和有效性。
二、有关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负面影响
在加入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两者之间,似乎后者更受人关注。这主要基于以下事实的对比:外资银行在西方国家市场经济程度深、社会信用发达、法律环境较为健全等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下,形成了灵活的经营机制、先进的营销技术和超前的服务理念,以及完善的风险控制及监管系统,并拥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上的优势,而中资银行的外部环境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比例高、税赋重、内控机制不健全且监管乏力等状况。在如此实力对比的基础上,具体来说,加入WTO将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哪些以下三方面的挑战。
(一)对中资银行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的冲击
首先,从业务上来看,在传统存贷款业务上,无论存、贷品种,中资银行均远远不及外资银行。在美国,除了我国现有的所有存款品种外,还推出了与投资相结合的存款(与日经225股票指数挂钩的2年期定期存款在存期内,日经股票指数每上升1000点,存户即可赚取年利率2.6%的回报)及外币定期存款户头,允许存户在16种外币中免费随意转换品种。同样,中国的消费信贷和分期偿还还贷款等业务还尚待拓展;而美国消费待款已占整个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20%,包括汽车、住宅、小额生活贷款,度假旅行贷款等。从表外业务(担保业务、贷款承诺、金融工具创新、中介服务)来看,西方银行的中间业务从20世纪80年代始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而我国尚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金融市场尚需完善,表外业务品种少,档次低开办面窄、收益差,而且在我国曾经出现过的国债期贷、外汇期贷、股票指数期贷,都因投机过度、交易不规范而停办,只剩下中国银行的外汇交易市场,同样,我国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也非常缓慢。据此,有人预计在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外资银行在外币存款和人民币存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升到15%和10%左右;外资银行的外币贷款和人民币贷款的市场份额将分别达到1/3和15%左右;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则可能超过50%且将获得绝大部分金融生产品交易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
另外,外资对优质客户和人才的争夺也将削弱中资银行盈利能力。外资银行的目标客户是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政府机构和公用事业公司等潜在的优良客户。一方面这些优良客户可能会“易主”,使中资银行增加出现不户资产的可能性,降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又将增国中资银行维持与开拓优质客户的难度,增加成本。对人才的竞争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竞争力,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
(二)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面临严峻考验
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银行业结构复杂化,并将呈现混业经营发展趋势,这都对我国的监管体制及水平提出了挑战。
首先,由于中国金融监管水平较低,监管工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若对外资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金融体系风险。
其次,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使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和系统性风险进一步增加,使得对这一体系的监管将变得更困难,谨慎性监管成本将大幅度增加。
(三)加大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首先,货币政策控的难度加大,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对中国货币政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外资银行可以通过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来抵制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弱化货币政策的效应。而且,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货制市场将可能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传导机制,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央银行的调控难度。
其次,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增加。由于外资银行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的各类企业都可通过外资银行融资,这就意味着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国际资本的流出入将更加频繁,因此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
再次,在短时间内外资银行大规模进入后,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目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且经常项目下人民可自由兑换,而外资银行已于1994年开始,被允许在外汇交易市场,从事自营或代客外汇与人民币的买卖转换。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将迅速增长,并持有较多的人民币资产。在中国金融业监管措施尚不够严密和完善的情况下(据估计近年来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资本通过各种途径外逃),当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时,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外资银行将是一个十分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推波助澜,加剧汇率波动,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
三、有关对策分析
加入WTO后,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一方面国内银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机制转变,促使中国银行业走上稳健发展的轨道,使加入WTO的积极作用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要对外资银行采取有效监管和控制策略,以维护民族银行业的利益。
(一)关于中资银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
首先,中国商业银行应及早完成职能上的转变,真正摆脱政策性银行的束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摆正了位置之后,才能正确协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以一个企业的身份,将获得利润作为其经营活动的重要目的。
其次,要加快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进程。加入WTO后,面临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国银行业实力明显薄弱,若中国国有银行继续维持国有独资形式,其资本充足率不仅得不到提高,甚至将会进一步下降。解决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无非三条途径,一是由财政继续注资,但近期来看可能性不大;二是通过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的方式,但受巴塞尔协议有关条文的限制不可能随意发行;看来只有实施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实行产权多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另外,产权多元化之后,外部监督的加强,现行的各项管理制度才能发挥效益。
第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强负债管理。其具体措施有:(1)实行分局管理、分级授权、相互制约、加强监督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强有力的稽核监督系统,可实行客户经理和信贷报告制度,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加强对客户的动态考察;(2)优化资产结构,把住资金的“出口关”,把有限资金投入到产品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3)实现资产负债规模的总量均衡遵循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和结构对称的原则;(4)全面推行抵押贷款制度,通过一定的担保来防范风险,抵押贷款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形成银行与工商企业紧密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融合。
第四,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牢固树立人才意识,力求聚集一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人才。对人才短缺、流失的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有强烈的危机感,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广泛吸纳和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搞好在职员工的业务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体现优胜劣汰法则的用人机制,从制度上激励员工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提拔和利用有真才实学的员工,激励人才脱颖而出,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第五,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完善中央银行监体系。需要特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管内容上必须将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与违规经营区分开来,在监管方式上,以合规性监管和非现场检查为主;在监管效率上,应有明确的时限要求;在监管力度上,真正遵循国民待遇原则,对中、外资银行一视同仁。
(二)关于对外资银行采取有效监管和控制策略
首先,应尽快完善外资银行管理法规。目前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我国必须逐步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立法,按照《巴塞尔协议》精神建立金融监管制度。
其次,应利用WTO有关原则和条款,实施适度保护政策。(1)运用“不对称原则”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不对称原则”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另一个是“逐步自由化”。(2)利用“保障条款”和“例外条款”,合理保护金融市场。WTO的保障条未规定,由于达成具体承诺后发生了未能预见的变化,以至某项服务的进口规模剧增,从而对国内相同的服务及其提供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东道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中止已达成的承诺。同时,在有关条款还规定,当东道国发生某些情况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例如国际收支严重失衡或对外金融领域内发生严重困难时。但保障措施不能有选择地实施,不能形成歧视。(3)利用市场对等开放原则,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支持本地金融机构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要得到免费VIP用户请按照上面提示按三步点广告就可以显示内容了我要搜索更多关于S_CXN的文章
要得到S_CXNVIP会员下载请点击上面广告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