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病的指标—电视病的防治
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来测量孩子是否有“电视病”,指标如下:
1、接触量过多,平均每日接触4个小时以上;
2、不加选择地看电视,只看到再见;
3、除了看电视,对其他活动大都不感兴趣,不愿意与人交往;
4、在现实生活中常常表现得懒散、麻木和消极。
如果孩子同时具备上述四种表现,父母就要警惕了,必须要寻求专家帮助。而有研究表明,一般社会关系不好的儿童更容易患上电视病,因此父母一定要多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从小对孩子看电视就要有所指导与限制,防止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那么,如何防治电视病呢?
限制孩子看电视,父母怎么做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和孩子一起选择电视节目。孩子几乎是不可能不看电视的,而且看电视对他的成长也有些益处。他有这个权利,关键在于选择。父母特别要注意不能放任孩子,不要让他乱看,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以免他会盲目、随意地找一些并不适合他的一些节目来看。我不主张孩子看太多复杂的成人节目,比如言情片、武打片、警匪片,因为孩子很难理解。经过我们的专题研究,认为有两类节目最适合少年儿童去观看,一类就是儿童文学,像一些儿童文学的名著,童话改编的故事片、动画片都是很好的;另一类就是知识的,比方说大自然探险,各种知识类的、科幻类的节目对孩子也很有好处。让孩子看这样的电视节目,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是很有益处的,因为儿童的观察是一种直观性的,年龄越小越不喜欢文字,喜欢画面。我最近看了一段《哪吒闹海》,我觉得精彩之极,在艺术上很精湛,哪吒的精神、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那天我看的是一个非常大的电视,效果特别好,我想我们的孩子看了以后,一定也会觉得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从中获益多多。总之,父母为孩子选择一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引导孩子科学使用媒介的明智态度。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新闻时事节目。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孩子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没有时间看电视,也没有时间看书,结果孩子生活贫乏,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我认为这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孩子上了小学高年级,尤其是上了中学,建议孩子每天看新闻联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因为中学时代,孩子需要胸怀天下,需要关心国内国际时事。让孩子养成每天看新闻的习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可能会成为孩子储备信息的起点。
引导孩子看广告。一个开放的世界,也是一个广告的世界,广告都会用艺术的、夸张的手法去展示自己产品美好的一面。要提醒孩子不要盲从广告消费,在看广告时要引导孩子判断哪些信息是正确的、有用的,用其利而防其弊,这样才可谓是成熟的广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