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看到的所谓USB 3.0的主板,都是过渡产品,大多是通过第三方USB 3.0主控芯片来桥接出两个蓝色的USB 3.0接口。
PS:如果你的台式机主板没USB 3.0接口,但仍有空闲的PCI-E插槽,你只需买张PCI-E转USB 3.0的转接卡即可;
笔记本的话,买张PCMCIA转USB 3.0的扩展卡(USB 3.0 ExpressCard)就行。这种卡卖70块左右,用到的还是那颗D720200F1。
即使从主板出来有USB 3.0的接口,用的移动硬盘也是USB 3.0的,实际传输速度能达到600MB/S吗?
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目前没戏!
受限于硬盘的机械结构,主流的3.5寸7200转500G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不会超过150MB/S,2.5寸5400转500G移动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更低。
我曾在一台配备技嘉G41主板、奔腾E5800 CPU、DDR3 1333 2G内存、USB 3.0 Express Card的主机上,用一个120G配备USB 3.0接口的移动硬盘来测试,ATTO显示读写速度分别只达到了45MB/S和47MB/S(瓶颈已经出现在硬盘,这是硬盘的传输速度)。
当然,有米人士可以买个SSD固态硬盘来试试,速度会快不少(新出的SSD,其读写速度已达到500MB/S)。
USB 3.0接口,对于某些设备来说,只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比如USB 3.0的键盘鼠标,和USB 2.0的相比,有啥区别吗?
有,但没意义,因为键盘鼠标需要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小,用USB 2.0都已绰绰有余。
USB 3.0优盘,速度瓶颈在于所采用的主控和FLASH芯片上。前段时间,到华强北见识了写速度为96MB/S、读速度为110MB/S的极品U盘,用的银灿主控,FLASH好象是三星或镁光的SLC(寿命和速度都大大高于普通的MLC)。
当时我在想,如果那台笔记本用SSD的话,此U的实际传输速度会不会更快些?
USB 3.0读卡器,类似于优盘的主控 + FLASH,只是这个FLASH以“外挂”的形式存在。实际传输速度更多地取决于存储卡本身,不同的存储卡,速度差别很大。市面上常见的,都是写速度只有几MB到十几MB的卡。
抛开瓶颈问题不谈,USB 3.0接口的传输速率还要看所传文件的大小和数量,这和USB 2.0是一样的。同样是100M的资料,传输单文件比几百个零碎文件会快不少。不管怎么说,USB 3.0是一种趋势,它为更快的文件传输提供了可能,虽然目前存在各种速度瓶颈。
USB 3.0的理论界面速率是5Gbps,但是,它采用了8/10b的编码方式,将8位的数据编码成10位来发送。所以,USB 3.0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是5Gbps/10=500MB/s。
USB 2.0则没有采用8/10b的编码方式,因此,480Mbps的理论界面速率可以全部用来传输数据,即USB 2.0的理论数据传输速率是480Mbps/8=60MB/s。
USB 3.0的传输速率比USB 2.0增长了500/60=8.3倍,而不是10倍。
USB 3.0强化的供电不能不提。
同样是2.5英寸,也同样是5V的供电电压,但移动硬盘对电流的要求有高有低。USB 2.0端口的最大电流供应能力仅有500mA,在无外接电源时,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耗电较高的移动硬盘不能工作的情况,即使勉强能工作,损坏硬盘的情况也不少见。有时把移动硬盘接到背板的USB 2.0接口能用,但接到前置的USB 2.0接口可能就无法工作了(因为线材不良压降较大)。
USB 3.0提升了电源输出能力,每个端口最高提升到了900mA,合输出功率4.5W,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移动硬盘的需要。
不管怎么说,usb3.0的数据传输速度方面相比usb2.0确实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USB3.0的逐渐流行,未来USB3.0将逐渐取代目前的USB2.0
回答6:
通用串行总线(英语:Universal Serial Bus,缩写:USB)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最新一代是USB 3.1,传输速度为10Gbit/s,三段式电压5V/12V/20V,最大供电100W ,新型Type C插型不再分正反。
回答7:
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的,速度只有1.5Mb/s(位每秒); 1998年升级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s,在部分旧设备上还能看到这种标准的接口。
USB1.1是较为普遍的USB规范,其高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2Mbps,低速方式的传输速率为1.5Mbps(b是Bit的意思),b/s 一般表示位传输速度,bps 表示位传输速率,数值上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