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连说三遍,没有人敢站出来。
粟裕这才没有被打倒。
1970年1月,当粟裕任职的国防工业军管小组解散时,周恩来又一次把粟裕召去,对他说:“部队你已回不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在国务院做点工作吧!”
就这样,粟裕留在国务院业务组,再一次得到了保全。
毛泽东也没有忘记立下了“淮海战役第一功”的粟裕。
1967年7月,毛主席亲自指示任命粟裕兼任中国科学院军事代表。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更是紧紧握着粟裕的手说:“井冈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
毛泽东的一句话,使身处逆境的粟裕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也正是有了毛泽东对粟裕的一系列关照,“四人帮”才不敢动他。
林彪欣赏粟裕是众所周知的,解放战争中其他战区的战况通报林彪基本不看,华野的战报林彪都认真研读。豫东之战胜利后,林彪感慨地对刘亚楼说:“粟裕尽打神仙仗。”见刘没听懂,就解释道:“像豫东战役那样的仗,我是不敢轻易下决心打的。”
林彪自比天马,从不夸赞其他人,惟独对粟裕是个例外。
当淮海战役结束后,林彪对粟裕越发敬佩。刘亚楼对此很不解,说:“林总,你对华野的作战情况特别感兴趣,是不是想与粟裕同志比个高低。”
林彪当下反驳刘亚楼说话欠考虑。
他说自己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长期孤军作战,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如豫东战役,他最多只有五成把握。而拿这次淮海战役来说,没让杜聿明跑掉,就值得自己研究、探讨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