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推动中国社会全面发展,政治发展和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深入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概念,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推动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最关键的又在于解决经济体制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计划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在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两个先锋队”: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要求,着眼于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十六大党章明确把“两个先锋队”作为党的性质的核心内容。在新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对党的性质的概括作这样的调整,主要是因为,着眼于落实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要求,明确在党的性质中突出“两个先锋队”,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