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 Martin Dougiamas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 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在各国已广泛应用,并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校使用。Moodle( Modular Object 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的首字母缩写。为了促进Moodle在我国教育中的使用更加本土化,我们给Moodle翻译了一个中文名称“魔灯”。正如Google的中文名“谷歌“,蕴含“丰收之歌”的含义一样,“魔灯”则蕴含“教师是课堂上的真正魔法师,而Moodle则是他手中的那盏阿拉丁神灯”(取自老幼皆知的《一千零一夜》传说故事)。为Moodle翻译中文名称,是来自去年的一次教师活动。
2006年10月11日,我应邀到上海浦东上南中学参加该校组织的研究型教师教育信息化沙龙。前些年,上南中学积极开展教师博客和班级学生博客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浦东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先进单位。该校每隔一个月举行一次教师沙龙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和新的发展方向。我在沙龙里向老师们介绍了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的Moodle平台,大家都很兴奋。在会场上,校长对我说,能不能给Moodle取一个中国名字,好让不熟悉英文的老师称呼它。当时,我组织所有在场的老师们开展头脑风暴,为Moodle中文命名。就在那一刹那间,我的头脑中浮现出“阿拉丁神灯”的故事,Moodle 与“魔灯”谐音,正好像教师手中的“魔灯”,只要你点击鼠标,“魔灯”就会满足你对教学活动的需要:从课程内容安排、考试设计、教学评价、师生互动、丰富的资源、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可以说,只要你能够想到的教学活动元素,它都能够为你提供。真像一千零一夜那动人心魄的故事里描述的那样,只要你一点击“魔灯”, “魔灯”就会跳出来问:主人,你要我做什么?霎那间它就为你准备好你需要的一切。
参加过“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师信息化培训的老师都还记得,英特尔公司的CEO贝瑞特博士的一句名言:计算机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Moodle就是教师魔术师手中的“魔灯”!然而,在学校教育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的是每一间教室里的教师,所以,要有效地发挥Moodle在教学中的作用,关键是魔术师教师本身而不是他手中的工具,“魔灯”只是帮助老师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学习。
今天,你只要将"Moodle 魔灯"输入Baidu或Google,就可以看到上千条资料,说明“魔灯”这个翻译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老师们知道。
最近,我和几位老师谈到Moodle,他们说,“魔灯”这个词的翻译很有创意,也押韵,但是,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魔灯”让人联想起“妖魔鬼怪”,联想到许多网络游戏的“魔怪兽”,与教育不太协调。但是,如何将Moodle的谐音翻译好,如“木豆”等,也不尽人意。在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中文翻译之前,可以暂时就使用英文Moodle。
我想到,不如就根据Moodle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念,在“东行记”上征求Moodle中文命名翻译,希望对Moodle感兴趣的研究生和老师们提出自己的翻译创意,你可以将自己的翻译建议发表在下面的回复中,相信大家的创意一定会产生出优秀的翻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