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细心总结,你会发现从烟雨中能看出人们的一些居住和生活习俗来。
山东各地流行着一些有关建筑和居住的谚语,折射出民间居住方面的一些习俗。
盖房造屋是一般家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常常需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省吃俭用精心准备方可完成,所以,
鲁西一带有“一年盖屋,十年积木”的民谚;
鲁南一带有句谚语说:“与人不睦,劝人盖屋。”
胶东地区说得更明了:“稀汤刮水灌肠子,攒把粮米盖房子”,慨言建造房屋的艰难不易。
房屋位置的选择是很多人格外注意的:
梁山等地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
地基是房屋的基础,郯城等地有:“不怕房子高,就怕根不牢”的谚语。
民居一般由正屋、厢房和南屋组成,房屋的建造要依风水来定,房屋搭配不能有丝毫马虎。
邹城谚语说:“有西不配东,家中无老翁;有东不配西,家中无老妻。”
居住时,一家人多住面南背北的正房:
胶东一带说:“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
如果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将老人安置在厢房或南屋,常常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桓台谚语说:“东屋南屋,不孝的儿郎。”
工匠是建造房屋的主力:
邹平谚语说:“没有匠人盖不成房”。
建房一旦动工,木匠、瓦匠、石匠、苫匠各色人等一派繁忙,鲁南谚语说:“匠人上了墙,小工着了忙。”
建房要使用大量木材,主人备料很难做到完全都是上等好料,弯曲的、质差的在所难免,但有经验的木匠会因材施用:
滨州谚语总结说:“歪树直木匠”。
木工加工木料会剩下大量边材、刨花,可用作燃料,滕州的谚语就说:“木匠来,不愁柴。”
建房时木工对木料的搭配常有一些讲究:
梁山等地认为,檩子宜用杉木,房梁宜用榆木,这叫“盖瓦屋,杉木檩,榆木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