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能记得儿时蓬莱的端午节么?
"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
每当端午节临近的时候,儿时的情景不断地在脑海里显现:
散发着清香的艾草,五彩的纸粽子,妈妈包的大个头儿粽子以及带着粽香的煮鸡蛋……
每到端午节前夕,妈妈都是最忙碌的。一般这时候,或者田里的小麦急待收回家,或者刚收割回来的麦子需要在空地上不断地翻翻、晾晒。但不管多忙,妈妈都会到附近的集市上买一些新粽叶,糯米、黄米,绒线等。
大约是可以节省家用吧,妈妈每年都是新旧搭配着用,把新买的粽叶混着去年的粽叶一起浸泡在水里,糯米和黄米也按一定的比例和好,淘洗干净盛在盆里,然后放下桌子,把备好的花生用小碗儿装着也一起放在了桌子上。一切准备妥当后,妈妈开始包粽子了。
妈妈从水中取出七八片粽叶,在她的掌心上依次挨着摊开形成一个大叶面,然后将大叶面绕成一个"V"字形,这时,妈妈会习惯性地取几粒花生放在"V"字形的底部(目的是为了防漏),之后才将泡好的米装入其中,紧接着,又是几个花生豆儿分别被妈妈塞到了剩下的两个角上,妈妈麻利地转了几圈,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呢,粽子已经用草绳扎好了。看起来很周正的三角形。小时候的我总是忍不住要捏一捏,妈妈包的粽子很硬很结实。
在二三十个这样的程序进行完之后,一口八人的大锅已经被粽子占据了大部,放上鸡蛋(蓬莱端午节有个习俗,在粽子上面放上很多鸡蛋,与粽子一起煮),添好水,盖上锅盖,并在锅盖上压了一个重物之后,妈妈便开始烧火了。
这时候的我已经乐不可支了,刚有一点儿粽香冒出来,就嚷着妈妈掀开锅盖要吃粽子和鸡蛋。妈妈总是一边劝我要耐心等待,一边给我拿硬壳纸叠纸粽子,妈妈做什么都很快很利索,没一会儿工夫十几个纸粽子就叠好了。妈妈教我与她一起给纸粽子缠上各种颜色的绒线,刚开始素面朝天的纸粽子已经穿上了花衣裳,煞是好看。
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妈妈准备好白糖和红糖,冲着我和妹妹说,吃黏性的东西一定要配上糖才好消化,尤其是小孩儿。
……
儿时的光阴总是稍纵即逝,还没来得及感受和品味!
蓬莱的童年,蓬莱的端午节,一切似乎都在昨天,一切又似乎离我很遥远,只能在这些点滴记忆中重温了。
===========================
请记住儿时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