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熟悉是早于爱情,从进大学一直是一个“反爱”队伍的旗手,到大三时却能在演讲报告中插入“爱情是大学的必修课”。网络一直陪伴着我,比爱情忠实。但网络毕竟是网络,它能给我的只是一种消遣,而服务于爱情。
从玩聊天室,到QQ的兴盛,我从来不怎么关注游戏,而最爱的却发现是那种平台——论坛,并一度痴迷。在高校之间的BBS中穿梭,在知名的网站投稿,渐渐地,也混出些名气,而ID亦被学校所在城市的大部分网虫所熟悉。
聚会,见面。我对网络热此不彼,而且也因此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许多都从网络上走下来,成为极其亲密的朋友。
玫砂,这个中文的小我两届的女孩在文字中散发的魅力让人无法想象她是那样的经历丰富,而戏剧性的见面更堪为经典:与一网上表妹同游于城中诸店,而巧遇其与另一相识网友,四人便结伴同行。一同在医学院处送一外出实习之网友,小玫落落大方主持起整个聚会,而我们居然都不知其就是我们熟悉之网络人物。在回到熄了灯的宿舍,收到一条陌生的很长的短信,将近四百多个字,玫用“信”的文字自我介绍了,而把我阵阵睡意驱得精光,不停回想她的文字,她的人。
后来随着接触的增多,交流的深入,知己知遇之情更甚,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以前的影子,而她可能更多地在以批判地发展自己成为另一个版本的“我”。文字、谈话无不投合默契,为我网络中一大幸事。
由于在学校论坛过于嚣张跋扈,身为管理员的一个老师将我封杀于该论坛,一度使我玩网失去重心。开始了别处网站的发家之路,一路人大、东南下来,总没有自己学校的亲近,后来终于在朋友的介绍下驱了扬州广电一人办的网站,论坛上全是老朋友,逐渐地那些在学校网上活跃地人亦被吸引过来了,而那里一度成为极其热闹的天堂,人气在扬州各网站中一路狂飓。
自己因为在学校被封也一度赌气在“西祠”办了一个斑,每个月花五元钱,开始时候办得不错,但后来疏于整理而我自己放弃了,成为一个非公开的版,作为历史材料的珍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