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之王李小龙——
脚踏武术和电影高峰
采访时,黄德超接到了一个香港来电,对方说有一批老外想上顺德看看,让他安排一下。黄德超告诉记者,他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一批一批的老外来顺德看打拳和舞狮,他们都是李小龙迷。在顺德均安,建立了“小龙乐园”,其中有李小龙纪念馆、李小龙祖居。对于李小龙迷来说,寻根访古是他们接触偶像的方式。
黄德超是广东李小龙研究会副会长,顺德李小龙纪念馆馆长,十几年的不懈研究,使他成为顺德研究李小龙的第一号人物。经考证,他提出李小龙祖籍是顺德均安。这个结论得到社会及李小龙家人的认可。从此,李小龙和顺德这两个词常常同时出现在互联网上,“顺德 ”也因此多了不少点击率。
功夫:创立截拳道
李小龙在武术和电影两个领域都有精彩的表现,这两方面的融会贯通成就了他。他的一生就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李小龙跟佛山、顺德的关系要从渊源说起,他的祖父李震彪因武功超卓,曾受聘于佛山一家著名镖局,举家住在佛山禅城山紫村拱北里,这个地方离祖庙不过几分钟路程。他的父亲李海泉在佛山出名的笑尘寰茶楼做“企堂”(负责开茶、冲水、唱数)时,被粤剧名伶看中收为徒,后来成为粤剧名丑。李海泉成名后被邀请到美国演出,演出期间,李小龙就在美国出生了,后来全家定居香港。
李小龙从小身体瘦弱,7岁时父亲便教他练太极拳。在香港读书时,李小龙是问题学生,他常恃自己学过两下子,在街头找人比武,来进行他所谓的“寓战于练”。15岁时,他拜“咏春三雄”之一的叶问为师。叶问很喜欢这个高徒,“小龙一天练习咏春拳的时间超过 5~6小时,一般人一星期、一个月的练习时间也比不上他一天的。”刻苦的练习,让他成为香港中学校际拳击冠军。
19岁时,李小龙飘洋过海到美国西雅图读书,和现在留洋学生一样,他一边读书,一边卖报、洗盘子,后来考入华盛顿大学攻读心理学和哲学。按一般的思路,应该读完大学谋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不过李小龙嗜武如命,弃文从武,在1962年4月,他开设“振藩国术馆”,这成为他在武术事业走向辉煌的起点。武馆经常有各路武术家来比试,李小龙抱有“只要发现实际有用,便可不问出处而采纳”的观点,糅合空手道、跆拳道、柔道、泰拳、法国拳等,创造截拳道并编著成书。《截拳道》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武术书籍。
普通人是拜名人为师,但李小龙收的徒弟不少就是名人,其中有史提夫麦昆、詹士高宾等。贝克汉姆、周星驰是李小龙“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