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自主招生对内地高校的启示
广东省高考提前批志愿填报已经结束,而多家在内地招生的香港高校也完成了面试工作。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多名参加港校面试的考生,发现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浸会大学在面试话题的设定上,各有千秋。港大面试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随机分组,每组8到9人,全英文对答。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则有所不同,学生按照所报专业分为5人一组,面试过程由三个教授主持。教授会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感兴趣的最近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然后从中挑选话题让大家发表观点。而以传理学院闻名的浸会大学,则又有自己的特点。有考生认为,其面试更侧重于对个人情况的了解,强调个人与学校的气质是否符合。
我们经常在内地的教育评论中,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内地的“状元”被美国名校拒录,说明内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问题;或者内地成绩一般者,却获得多所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说明内地高校的招生标准有问题。如果再联系上述新闻,就会“大跌眼镜”:每个学校的招生录取标准以及考核方式并不同,一个学生在一校的招生中可以获得好评,而在另一校的招生中,却很有可能“名落孙山”。也就是说,以某校录取某个学生,来质疑另一所学校为何不录取这名同学,在自主招生体系中,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话题———被耶鲁大学录取的学生,不被哈佛录取是很正常的。
但我国内地高校的自主招生却遭遇这样的尴尬。始于2003年的自主招生试点,每年各高校都会被中学教师和家长、学生问到这样的问题:这名学生在中学是第一名,为何你们学校不给自主招生资格?你看另一所大学都已经给了资格,难道说你们比他们学校高明?你们的自主招生肯定有“猫腻”!
如果稍微理解自主招生的宗旨,人们就会明白,高校如果就按分数高低录取学生,只需要高考集中录取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再搞自主招生。在自主招生体系中,学生的中学学习成绩,仅仅是一方面考查因素,高校还会结合中学的特长表现、中学的推荐、大学的面试考查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决定录取。中学平时高分而在自主招生中落榜,是十分正常的。
可家长还是不干,他们认为分数评价是最过硬的,而面试考查是靠不住的,为此,近年来内地高校的自主招生都有趋同的趋势,笔试考试大致相同,面试也采取一样的形式,而现在,北大实行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干脆就以中学平时成绩排名论英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