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式可以看出,这里定义的顾客终身价值仅仅是顾客的边际贡献在时间上的累积。对于影响顾客终身价值的三个变量,由于顾客的单位边际贡献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控制能力,营销策略难以对其发生作用;而贴现率与政府的宏观政策密切相关,是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因此,企业要力求使顾客终身价值达到最大,只有寄托于将各种营销策略落实到如何与每一个顾客建立尽可能长久的关系,使顾客流失率降到最低。
然而,将重心转向极力延长顾客保留时间的企业在实践中渐渐发现,延长顾客保留时间或许能使该顾客在本企业的终身价值得以提高,但是企业却无法感受到切实的利润增长以及竞争优势,事实往往是,自己花费了大量成本得到的长期顾客在数年内为企业提供的利润还不及他某一次的购买为竞争对手创造的利润。
造成这种事实的根源是,企业将长期顾客等同于赢利顾客,因而只重视了与顾客建立长期的关系,却并没重视与顾客这种长期关系的质量,换言之,一个顾客可以同时与多家企业保持长期关系,然而其购买力却总是有限的,顾客总是在其有限的消费计划中不断选择对不同品牌的支出份额。为此,Griffin(1995)提出企业应用顾客份额来代替市场份额,即考虑尽量提高本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占某个顾客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而并非简单地追求其所吸引和保留的顾客数量及时间。由此,顾客终身价值的计算公式也得以扩展,如下所示:
LTV=∑Rt×St×Mt×(1+i)-t
其中,M表示顾客购买所带来的单位边际贡献,S表示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支出占其总消费支出的百分比,R表示顾客总消费支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