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树立帮助他人的意识。
比如: 每次在午睡前、 起床时, 总会听到很多小朋友在喊 “老师帮我脱一下,帮我穿一下”等等,在这个时候老师总是很 忙碌,且顾得上这个就顾不上那个。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 先得让幼儿学会帮助别人,学会向别人求助,有互相帮助的 意识。于是我引导幼儿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先帮你再帮我, 让他们自己去找小朋友来解决。这样做的效果还真不错,小 朋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怎么去向对方求助,怎么 与人交往。从中他们也知道了,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得 学会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四.让幼儿享受与人分享,并使幼儿享受分享的乐趣。
现在的孩子集众多宠爱于一身, 多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 不会关心别人,更不会与人分享。而我们常常只是让他们模 仿分享的行为,而没有实实在在地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产生 对分享行为的情感倾向,从而自觉产生分享行为。
分享是指与别人共同拥有和分享。 因此我们采用了多种 方法来尝试。比如:情境表演、讲故事、带食物与人分享等。 通过故事、情境表演,引发幼儿产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尝 试各种角色,从而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情绪。 再玩玩具等活动中,教给他们玩玩具的方法、及规则、让分 享者向分享行为发出者道谢。使幼儿真正感受到与大家分享 的快乐,使他们明白“只有与人分享,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
当然, 分享的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还需 要我们多为他们创设机会,和他们一起制定分享的方式和规 则,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样才能真正让幼 儿学会分享、关心他人。
五、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总会碰上一些事物、 遇到困难, 如果他们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因此我们 老师应该在平时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 能力。比如: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学会故事中的解决方法,或者 让他们遇事自己试着去解决,这样才能锻炼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或争执行为时,引导幼 儿来讨论、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鼓励他们具有一定地解决 问题的能力,就能在交往过程中得心应手。慢慢的学会如何与人 相处、如何与人交往。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期的社会交往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 人们的重视,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努力完成。今后我还 将结合实际,对这一大家关注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