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六: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方法七: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五、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营造一个温暖快乐的生活环境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要么胆小怕事唯唯诺诺,要么胆大妄为,恣意张扬,尤害怕外界给他们刺激,总有恐惧、悲伤、焦虑、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倾向,他们很在乎外界的感应并因此放大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常常为一点小事而伤神烦恼,敏感且相当脆弱,情绪波动大。如果不及时正确引导,将会让孩子走向极端,轻者表现为胆怯、固执和不合群,重者会产生对别人的妒忌和仇恨。因此我们要为之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家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了某个亲人,还有其他关爱他们的亲人在。要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日思夜想,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否则就会把他们推到反面去。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是孩子最初模仿的对象,他的一切唯你是瞻,你的身传言教给了他以后的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的标准。所以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作出表率,德高要为师,学高要为范,否则孩子最能攻击你的就是:你也是那样做的!让你威严扫地,颜面尽失。我们不妨多检点自己的言行,尽量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尽量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给孩子一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笔者曾见识过一些优秀的家长,他们的孩子不能说很聪明,但家长很有耐心,孩子学习到几时家长陪同到几时,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多都上了好大学,而我们老师美其名曰:勤能补拙!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
3、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曾经听一个中国人大的心理学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事情:清华大学的一个佼佼者,一个18岁的风华正茂的小伙爱上了法律系的女孩子,但女孩子并没有接受,小伙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失败的滋味,他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永远是老师家长长辈和同学眼里的骄傲,他不敢相信他的失败,于是他采取了极端的方式,女孩子受伤报警,男孩子因此被判刑8年。8年啊,一个最有前途的青年顿时陨落!我们在给孩子掌声的同时,也要有意的给他们挫折的锻炼,人的一生并不能时时生活在鲜花掌声中,并不能一帆风顺,要知道我们培养的不是一个只能接受赞扬的残疾。试想一个连挫折都不能正确面对和勇敢跨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低能儿。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挫折,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勇敢面对现实,早日走出心中的阴霾,积极的去生活学习。
4、培养孩子要能够勇于承担责任
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因为他的生活中欠缺亲情,很多他的周围的亲人都容易把他当成弱势群体,在平常的生活中对他们过多宠溺过多娇惯,从而对他们应该做好而没有及时按质按量完成的任务加以人为的“包容”。这让孩子形成惰性和依赖性。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并不是孩子长大以后才需学习的。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等到孩子成人后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应该从小就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让他们勇敢的承担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意的让他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和家庭的某些决策,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找到自信。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走向成熟更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