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边赛同学在08级学生大会上介绍学习方法时的发言稿,虽然报告对象是学生,但对我们老师还是有启示的:
很高兴有机会能同大家谈谈自己高三一年的体会。借此机会向母校的各位老师对我多年培养、教育、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坐在这里,我不禁想起去年此时,也是在这里,刚上高三的我们在台下听上一届的优秀学生介绍经验。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我成功的由台下走到台上。那么在这里,在座的各位也不妨畅想一下,明年的此时,坐在台上的也许就是你。
记得上次给大家介绍经验的时候,我第一点提到的就是树立目标与理想的问题。今天我还要提,因为我有亲身的体会,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我高考文综合选择题错了10道,但最终我还是狠下决心报了北大,这其实就是一个信念,一个怀揣多年的梦想的支持。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给自己定下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去了解她、热爱她、为她奋斗、为她刻苦努力。建议大家听听“快乐男声”中《我最闪亮》那首励志歌曲,不但好听而且歌词也写得很好,以此作为另一种方式激励自己。
我认为除了梦想、方法、技巧外,学习必须刻苦再刻苦。虽然说学习依靠真正的理解,而不是题海战术,但做过的题目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理解的能力就不可能发生飞跃。做题的手感也要靠坚持不懈的练习来保证。几年前一位状元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的说,别人以为我学得轻松,其实他们没看见,我高三一年做过的卷子堆起来和书桌一样高。在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聪明的学生实在太多了。能站在金字塔尖上的成功者,往往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懂得如何用功的。对于我来说,高考是对十余年学习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不断改进,刻苦地走好每一步。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身边学习好的一定都有端正的态度和坚强的毅力。
下面谈一下与同学在合作竞争中的双赢问题: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总喜欢下课围着老师问问题?这我并不反对,但是要视科目而定,比如说历史和英语就可能会需要老师比较权威的解答,毕竟有些历史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某些因素,一些微妙关系,我们由于知识有限,可能不会了解。比如选读当中经常有一些对其他事件的评价或称呼说法,因为我们水平不够,可能会被迷惑住。但对于数学之类的理科学科则可以大胆的与同学交流,请教同学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刻。给大家举个例子,今年高考文科数学不知道大家做了没有,我得了149分,因为我特别幸运,我要感谢我的一个同学,因为我们曾经研究过一道与倒数第二道大题用到一样方法的题,而且最开始我的想法是错的,还是她给我纠正过来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对于同学合作我受益匪浅。那么合作共赢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找一个与自己互补的好伙伴一起学习。比如说大课间的时候,一起出去一边散步一边一起回忆深刻老师讲的内容,到后期历史、政治需要背的量很大,就可以一起按时间顺序复述历史事件,按章节背政治知识点和原理。再后期自由复习时,在看书之后,把那些对于自己来说很生僻,过去没看到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然后交换,那么就可以互相补足。可能有一些同学会比较保守,不愿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其实如果报考不是同一所大学,甚至说不是同一所大学的同一个专业,彼此竞争都不大,那大家一同收益何乐而不为呢?大家可以试一试这种方式,相信可以达到本来需要几十分钟背的题在几分钟就拿下,而且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