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平日和同事交流时发现,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不认真,对成绩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心理浮躁,过多的想通过短时间的努力就获得良好的成绩,不能持之以恒,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含糊了之。以上种种表现,我认为都是学习动力不足造成的。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习动力对学习行为具有发动,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作用。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
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性格多可产生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呢?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是力量的来源,俗语说,对没有目标的航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又仰高山者有冲天之志。有了远大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就能不为外界纷扰所诱惑,专心致志,一定能学有所成。如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并在这一伟大目标指引下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代伟人。
其次,我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意识到,好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每一个学生,背后都寄托了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期望,应该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让学生知道,理解家长的苦心,今天,父母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学,是威力让你通过学习,考上大学,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以便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今天,父母为你操劳,将来,父母需要你的扶持,你能不能负起这个责任?为了负起这个责任,今天,你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在学习上,品德上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再次,从个人个角度来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可以通过大量正面事例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人生而平等,指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人是分阶层的,处在不同阶层的人对社会的贡献,被人们的认可程度,自身的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的档次是不一样。比如袁隆平,在人格上和一个普通老农没什么区别。但是生活的质量却有天壤之别。为了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学习,努力学习。有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万钟粟。
最后,可以给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迫使学生进步。
学生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