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盼盼教育 > 教育信息 >

初中学生现状分析-初中学生情况分析(4)

时间:2014-12-10 15:48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风琴 点击:
差 (六) 心理因素 1. 挫败太多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家长和部分老师更是喜欢用打击学生
  
差  (六)    心理因素
1. 挫败太多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或者几乎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多的是挫败的痛苦。家长和部分老师更是喜欢用“打击”学生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奋进。比如,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更加优秀的孩子比较,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直追;有的老师喜欢用难题来考倒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还差很远,应该更加努力。这样的出发点很好,但是却十分不科学,心理学上的“习得性无助”就说明当一个人屡受挫折之后会感觉没有希望而放弃努力。
2.抵触情绪
对于青少年的抵触行为笔者认为可分为两大类。即: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所谓的显性行为就是当学生的爱好、追求得不到认可,受到限制甚至反对时表现的一种以行为反应不顺从的反叛行为,往往表现为桀傲不训,当面顶撞或背后破坏、逃学等。另一种抵触情绪是无明显的行为举动,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一般难以发现,即所谓的隐性行为。它往往表现为害怕学习、厌世,干什么都无兴趣,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有自残和轻生的念头,有时这种心理上的反应会以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如头晕、烦燥等症状。事实上发生隐性行为时其本人一般都无抵触情绪,但这种无意识的不抵触情绪又确确实实地存在,只不过渗透到日常的行为中或自身的生理反应中。最常见的抵触情绪有以下几点:
(1) 对个别学科没有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善于逻辑分析而有些喜欢文学类学科,如果初学没有建立充分的信心,就可能导致后期一学就烦,一学就厌。
(2) 与该学科老师相处不融洽,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或不认可,甚至有矛盾。有些学生虽然很努力学习,却得不到老师充分认可,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产生抵触情绪,不愿听老师的话,甚至故意不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
(3) 厌学,学习学不进去,心烦,急需有个压力排遣的方式或地方,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过高要求,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压抑自己,虽然有时候也想学,但是就是无法付诸行动。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学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个学生能达到的学业水平是不一样的,如果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大多数学生是被挫败的。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为每个学生创设符合他特点的成功体验,多用“肯定技术”(不同于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表扬)肯定学生,那么无论怎样程度的学生都可能在学校感受到被关注、被肯定,产生愉悦感。
另外,我认为初一阶段是关键阶段,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会有不适应感,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新生阶段还是有较高的学习欲望和成就动机的,所以在这个阶段要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有效的指导来适应调整,不适宜安排频繁难度较大的考试和精确的排名挫败学生。
还有,各学科老师上课要利用好“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最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上好第一堂课,并且建立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兴趣。
3. 早恋,对爱情缺乏理解,却急于尝试,一旦双方出现感情危机,成绩往往迅速下滑;花费很多的时间,学习时容易心不在焉,影响学习成绩,易对双方造成深深的伤害。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对策:
     (1) 对于处在“朦胧期”的孩子
要引导孩子正视自己的性别角色,在与异性同龄孩子的交往中要大方、诚恳,克服拘束、害羞心理。而与成年异性交往,不宜过分亲昵。父亲对于女儿,母亲对于儿子要特别注意,适度亲近,不要过分。
(2)对于处在“爱慕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尊重异性和自我尊重,注意自身的仪表和文明礼貌,多关心班级集体的事情,为集体出力,男女同学坦诚合作。不随便盯着异性同学。这时期正是性渐渐成熟的时候,要配合学校进行科学的性心理教育,正确对待性心理现象,避免因生理现象而出现盲目紧张和盲目好奇。父母要认认真真、大大方方地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和正确对待的方法。
(3)对于处在“初恋期”的孩子
      父母要教育引导孩子多参与群体活动,尽量减少与异性同学单独接触的机会,特别是不要跟某一位异性同学过多地单独接触,避免萌发初恋之情,牵扯精力,影响学业和全面发展。教育孩子与异性交往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随便逗闹,不动手动脚。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