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现状分析-初中学生情况分析(5)
时间:2014-12-10 15:48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风琴 点击:次
(4)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
(4)对于处在“钟情期”的孩子
要教育孩子全身心投入学习和集体生活,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感情需要,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做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让孩子懂得“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成人成才的关键。要正面严肃地对孩子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排除不正确思想意识的干扰。
二、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有好的前途,在“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话语模式下对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够比较听话,加之学习难度较小,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也就把自己学习的目标理解为是“父母让我学习好的,我学得好他们会高兴”。进入初中,一方面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压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变弱,当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去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导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学生“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很弱小,学生一下子丧失了有动力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理由。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使我们都能理解的,但是,我们也不能揠苗助长。学习的进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坏,不仅是努力的结果,也要因材施教。不同阶段的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整体把握孩子的情况,按照自己孩子的条件,来制定期望。如果过高的给孩子制定目标,不仅不能激励孩子更加进步,反而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是孩子产生厌学、抵触心理等不良反应。
(二)周围学习氛围不良
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周围同学朋友学习气氛不浓,成绩都不出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学习,家庭环境比较嘈杂,父母经常外出,容易让学生感到孤单,易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客观因素,我们只能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积极地调节自身与孩子的关系,多鼓励孩子,了解孩子的状况,对症下药。在学校,教师应该起到维护班中学习氛围,鼓励积极向上的学生,帮助、劝导后进的同学。在班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遏制不良风气的增长。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