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的IDE硬盘已经全部对应了Ultra?ATA模式。并且,随着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MR(Magneto-Resistive,?磁阻型)磁头和提高磁盘记录密度的新规格得以普及。
为了对抗Ultra?ATA,SCSI阵营也于1997年推出了新的Ultra?2?SCSI规格(Fast-40),目前已有多种SCSI硬盘支持Ultra?2?SCSI。?不过,采用LVD(Low?Voltage?Differential,低电压微分)传输的Ultra?2?SCSI难以与原有低速设备兼容,因此现阶段个人用户主要使用的故荱ltra(Wide)SCSI。
另外,在1998年9月,更为高速的数据传输率高达160MB/s的Ultra160/m?SCSI(Wide模式下的Fast-80)规格正式公布,新一代SCSI硬盘将对应这一最新的硬盘接口。
在IDE阵营方面,1998年2月由昆腾(Quantum)公司牵头推出了支持66MB/s数据传输率的Ultra?ATA?/66标准。尽管支持它的控制芯片组迟迟未见问世(现在已经有SIS的兼容芯片出现),WD已经于去年12月率先推出了支持Ultra?ATA/66的硬盘产品,不过产品在出厂时将Ultra?ATA/66模式设为Disable,用户想要激活这一模式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软件设定(当时并没有支持Ultra?ATA/66的主板,所以这一措施可谓妥当)。现在昆腾、IBM等也已经先后推出了支持Ultra?ATA/66的最新产品.
二:硬盘“空间”与“文件大小”秘密
在Windows系统中,一个文件的大小(字节数)和它在硬盘上(或其他存储介质上)所占的空间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个文件的“所占空间”会发生变化。
1.“文件大小”与“所占空间”的差别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例1:找到D盘上的Ersave2.dat文件,用鼠标右键单击该文件,选择“属性”,即可打开对话框,我们可以看到,Ersave2.dat的实际大小为655,628 Byte(字节),但它所占用的空间却为688,128 Byte,两者整整相差了32KB。
例2:同样是该文件,如果将它复制到A盘,你会发现该文件实际大小和所占空间基本一致,同为640KB,但字节数稍有差别。再将它复制到C盘,查看其属性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它的大小和所占空间的差别又不相同了!
显然,在这三种情况中,文件的实际大小没有变化,但在不同的磁盘上它所占的空间却都有变化。事实上,只要我们理解了文件在磁盘上的存储机制后,就不难理解上述的三种情况了。文件的大小其实就是文件内容实际具有的字节数,它以Byte为衡量单位,只要文件内容和格式不发生变化,文件大小就不会发生变化。但文件在磁盘上的所占空间却不是以Byte为衡量单位的,它最小的计量单位是“簇(Cluster)”。
小知识:什么是簇?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与驱动器之间的接口,当操作系统请求从硬盘里读取一个文件时,会请求相应的文件系统(FAT 16/32/NTFS)打开文件。扇区是磁盘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但由于操作系统无法对数目众多的扇区进行寻址,所以操作系统就将相邻的扇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簇,然后再对簇进行管理。每个簇可以包括2、4、8、16、32或64个扇区。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