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年羹尧是否参与了胤禛的夺位行动,并无明确的史料指证。但康熙驾崩后,雍正即位,大失所望的皇十四子胤被召回京城,没有异动,也确有年羹尧的震慑之功。雍正顺利接班后,年羹尧于次年接任抚远大将军之职,威重不可一世。他的妹妹年氏也被雍正册封为贵妃。然而,恃功而骄的年羹尧却不知道,他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雍正二年(1724),年羹尧入京觐见皇帝,竟然让陕西巡抚范时捷,直隶总督利瓦伊钧在路上跪着送迎他。到了京城,前来迎接的大臣跪接于广宁门外,年羹尧也是骑马而过,视若不见,有王公下马行礼,年羹尧也仅是点点头。见了雍正,年羹尧依然叉开腿来坐,被指傲慢不敬,无人臣之礼。
雍正即位之后,本来就在着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和大臣的权力,看到年羹尧如此骄狂,哪里还容得下他。次年,雍正抓住年羹尧所上的贺表中把“朝惕夕干”写为“夕惕朝干”的小失误,大做文章,认为年羹尧是故有所指,借此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然而到了此时,年羹尧依然没有醒悟,仍然心存侥幸,盼望雍正能够收回成命,到了江苏仪征后久久不去,令雍正大为恼怒。
《啸亭杂录》载,年羹尧任杭州将军期间,常坐在涌金门旁发呆,挑柴卖菜的农人慑于他的威势,都不敢往涌金门经过。当然,在他倒霉的时候,这也可以成为他的罪责之一。看到雍正有拿年羹尧开刀之意,群臣纷纷上章弹劾,共列僭越、谋叛等大罪九十二条。雍正以顺应群臣所请为名,藉没其家,赐年羹尧狱中自尽。最终,历事两朝、军功显赫的年羹尧,为自己的恃功骄横,也有可能是知道得太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清末,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初,也曾遭慈禧所忌。对曾国藩来说,年羹尧恃功而骄、最终沦败一事就像一个活教材。所以未等朝廷下谕,他就自行裁减湘军,又派人到京城暗中散布湘军无意北上争权的舆论,尽量低调行事,这才避免了重蹈自古以来功臣大都难有善终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