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权臣年羹尧恃功骄横之败亡(虽然其军功显赫)
清初曾出现过两位著名的权臣,一是鳌拜,另一是年羹尧。两人都因积累战功获封一等公,位高显爵,又都因狂妄骄恣、罔作威福而遭皇帝降咎,被下狱或赐死。所不同的是,鳌拜之死并没有太多的争议,就是被斥窃弄威权、朋比营私;而关于年羹尧之死,却有一种不同的说法,认为年羹尧参与了诸王夺位之争-康熙死后,威镇西北的年羹尧,掣肘了原被指定继位的皇十四子胤,使之无法起兵,从而令雍正矫诏夺位成功。雍正为了防止泄漏秘密,罗织罪名杀之。
号称“年大将军”的年羹尧虽然武功卓著,仕进之路却是由文臣开始。他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中进士,九年后即以未满而立之龄任四川巡抚,仕途可谓通达得志。但这也并非偶然,而是年羹尧能力的一种体现。他在四川巡抚任内,兴利除弊,勇于为治,深获康熙的好评和信任。同时他还具有统军领兵的才能。《郎潜纪闻》载,在平定青海叛乱的战役中,年羹尧某日传令,让军中士卒次日行军,须人手携带稻草一束,木板一片。众将士不解其意。第二天,大军行至一个淤泥深坑前,年羹尧令士卒把稻草投入坑内,上面铺盖木板,兵马遂通行无阻。叛军本来据此为天险,认为清军根本无法通过,故没有设防,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清军遂大获全胜。
另在年羹尧率军出征西藏时,某日半夜,突然从大营西边传来一阵风声,瞬即消失。年羹尧马上命令一名参将率三百士卒,到大营西南处的密林里搜索敌人,果然尽歼来敌。下属问原因,年羹尧说:“只响一阵的声音绝不是风吹,而是飞鸟在拍打翅膀。宿鸟半夜被惊动,必有来敌,大营只有西南十里处有丛林密树,敌人必定是想在那里潜伏,惊动了鸟儿,所以派人到那个方向搜索。”下属听了,无不叹服,盛赞年羹尧为一时之名将。
康熙末年,年羹尧任川陕总督、定西将军,为经管西陲数省军政的最高长官,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餐樱庑随笔》载,某日天下大雪,年羹尧乘轿出门,随行两旁护卫的武卒都把手攀在轿辕上,手背上积了寸许厚的雪。年羹尧可怜他们,在轿里下令“去手”。众武卒却会错了意,以为是让他们砍掉自己的手,毫不犹豫地集体抽刀自断其腕。年羹尧再制止已经来不及了。由此可见其令出必行的威势。
年羹尧的妹妹是皇四子胤禛的侧福晋,他与雍亲王胤禛的关系自然也更密切。而康熙在立储的关键时刻,任命皇十四子胤为抚远大将军,由年羹尧协助,领军驱逐占领拉萨的准噶尔军队,似乎有让胤积累军功、将来接班继位的意图。这可急坏了胤禛。据说为了笼络年羹尧,胤禛重新宠幸已被他冷落了许久的侧福晋年氏,传递出结盟的讯号,冀望在情势突变的时候,年羹尧能够成为牵制手中掌有兵权的胤的一枚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