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 ,变“教”为“学” ,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 ,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抓住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加强学习, 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时俱进,打破学科界限,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
新师德规范第六条,明确提出了教师要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师应该“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教学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新型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第三,“高贵”。这一观点主要是指心灵要高贵。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
在世界名著《简•爱》中男主人翁罗彻斯特身为庄园主,财大气粗,对女主人翁简•爱说过:“我有权蔑视你!”他自以为在地位既低下又其貌不扬的简•爱面前,有一种很“自然”的优越感。但有着坚强个性,又渴望平等的简•爱,坚决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寸步不让反唇相讥:“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这番话强烈地震撼了罗彻斯特,并使对简•爱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全都是伟大的、高尚的,甚至有些可能是卑劣的,但只要心灵保持高贵,并遵循高贵心灵的指引,那么就必将超越平庸,变得杰出。你在心灵里种下的是卑微的种子,你就只能收获卑微;而你种下的是高贵的种子,你就将收获高贵,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如果一个教师认为自己卑贱的话,那他就真的卑贱了!如果他认为自己高贵,那他就真的会高贵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人,但心灵却要做到高贵,我想了很久,怎样才算是一个心灵高贵的人呢?
心灵高贵首先要热爱生活,懂得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胜不骄败不馁,有百折不挠的性格,不会对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心灵高贵的人不因自己位高就藐视地位比他低的人,不因自己势小财疏而违心巴结奉承。在心灵高贵的人眼中,金钱与权势并不是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心灵高贵的人走在人群中,可能很朴实,可能很默默无闻,只要拥有一颗高贵的心,就会接近“高贵”,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