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郭大为书记教师节讲话心得体会
在我国第二十五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郭大为书记在全区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指出教师应具有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郭大为书记面对广大教师谈了做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第一,善良。第二,丰富。第三,高贵。以下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善良”。这一观点是对新时期教师素质的新阐述、新概括,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新目标、新要求,深化了我们对师德精神的理解,有着深刻的人性内涵和时代意义,是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
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首先基于人性的善良。善良是一种品格,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德性。善良中蕴涵着宽容与大度,善良中蕴涵着理解与尊重,善良中包含着仁爱友善,善良中包含着慈悲为怀。善良是教师对待学生最基本的规范。教师德性中的善,表现在教师善待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激励学生。一个不善良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好的教师德性的。
为什么教师要有善良的心灵,要有充满善良的情怀,要与学生为善?因为学生是未成熟的人,是有待发展的人,是需要精神抚慰的人。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思想单纯、经验缺乏,他们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呵护、照顾和引导。
教师德性之善,也是学生所具有的向师性特点的内在要求。在学生的心中,教师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在学生心目中,教师言行的权威性胜过任何一个家长的说教。教师习惯于如何表达对他人的看法,学生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教师的表达与判断方式。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刻薄,学生便会了对他人尖刻,如果教师总是对学生宽容,学生便学会了对他人温让。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善良不仅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更是施舍给学生的一种大爱。我始终觉得,教育中没有了爱,便没有了教育激情。一个有良好德性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人,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怀大爱之心、仁爱之情的人。爱生,是教师善良的标志。让我们用一颗善良的心对待学生吧!
第二,“丰富”。这一观点指明了教师要坚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要创新教育实践,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此,教师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