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八荣八耻”落实在学校教育中。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弹性,因此要立足长远,将“八荣八耻”落实在学校教育中,继续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才有可能造就出一代代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统筹规划,精心研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切入点,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适时引入教材、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特别是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实践行为方面,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生自觉行动结合起来,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三是在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方面,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把帮助教师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示范。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考核班主任和教师的重要指标。四是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方面,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将“八荣八耻”落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需要农村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