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24日,小平返回北京后不久,召集7位中央负责人开会。小平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指导思想要更加明确,那就是不能收,而是放……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深圳的蛇口工业区发展得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除现有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几个点,增加几个港口城市……”此次会议后,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14个港口城市。
数月后,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庆上,上百部彩车中惟一的一部企业彩车———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彩车上,有一幅醒目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二
“公开招聘”的做法在今天看来非常平常,但有谁知道,它历经了一个艰难的突破过程。突破起源于小平的理论和思想。
袁老讲起当年发生在蛇口领导干部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故事之一:美国一个商务代表团访问蛇口工业区。一位干部笑容可掬地询问对方:“英国人是讲英语的,你们美国人讲什么语?”
故事之二:英国剑桥大学派团访问蛇口工业区,一位干部与外宾接洽时谦逊地问道:“你们建(剑)桥大学,主要建造多大的桥?”翻译有心遮掩一下,而对方已经有一位懂汉语的人笑出了声。
袁老说,人才问题让我们伤透了脑筋。我们在全国率先进行人才招聘,那是遵照邓小平的人才思想。
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高瞻远瞩,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级以上高级干部会议上专门讲了人才问题:“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我们要破格选拔人才,不能按老规矩办事,要想到这是百年大计。”
袁庚敏锐地捕捉到了小平讲话的关键:要破格,不能按老规矩办事。
然而,如何破格?人才从何处引进呢?袁庚决定采用香港“公开招聘”的办法。但是,“公开招聘,要不要组织考核?受聘者原单位工作受到影响怎么办?用错一个人给事业造成损失,谁能负责?”一时间,议论、疑虑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