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辐射电磁场能够将所有的光线、电磁波都加速为光速C。这是本文开文就提出的观点。宇宙辐射电磁场为何没有将逆光源方向的光线加
速为光速呢?
宇宙辐射场会对任何光子沿着电磁振动发射发向进行加速,使它的速度达到光速。但有一种情况例外:这个光子的发射光源在运动中逆向
发出光子时。
宇宙辐射风是处处平衡的。一个光子要想得到宇宙辐射风的加速,它就必须要具有能量。静止光源,发出的光子具有一个振动能量ε,
ε=hC/波长λ。h为普朗克常数。正是这个能量,使光子被宇宙辐射风加速为光速C。
光源以V运动时,逆向发出的光子,具有一个逆振动方向的初速度V,而且由于光源在发射光子时,处于逆向运动中。光子的振动能量将大
为下降,为h(C-V)/波长λ,由于能量减小,而且能量减小原因是由于光源退行远动所产生,宇宙辐射风就无法使这种低能量光子产生光速
C的加速,而只能让光子得到C-V的加速。
这个光子具有逆向的初速V,又只能得到宇宙辐射风C-V的加速,所以,这个光子只能以C-2V的速度飞行。
当光源以一半光速退行时,逆向发出的光子,具有一半光速的逆向速度。能量降为hC/2*波长λ,只获得一半光速的加速。这两个速度刚
好抵消。其结果是,这个光子保持静止状态,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将一直停留在发射的原来位置不动。
随后光源发出的光子停在光源即时所在位置,光子不向前运动,也不向后运动。从发射点到光源的运动位置形成一段特殊的静止光束。
这种静止光束,没有被观察到过。原因在于没有光源能与一半光速退行。一旦光源以一半光速退行,就必然会形成静止光束。
当光源熄灭时,这段静止光束并不会消失,而是一直静止地存在于原位置,形成一个奇观。直到由于宇宙辐射压力、分子散射等原因损失
了能量,慢慢地坠向地面、或消失掉。
当光源退行速度大于一半光速时,光子的逆向初速度为V,由于能量下降而获得的宇宙辐射场加速为C-V,V>C-V,光子将不仅不沿着发射
方向前进,反而产生退行,由于退行速度小于光源,它将跟随着光源,在光源后面前进。当光源退行速度达到光速时,光子就不会再离开光源
,粘在光源表面,跟随光源以光速退行。
对于那些高速退行的恒星,包括类星体,只要精确测量它们的光线速度,就会发现,这些光线速度必然小于光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