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
壮族过去有20种称呼,1949年以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改称为壮族。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壮族聚居地区多山,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
壮族人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
壮族人信仰多神,除祭祀祖先外,最早还膜拜巨石、高山、土地和龙蛇等。
壮族人有歌圩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大家聚集到山坡上,搭起赛歌台,参加唱山歌的男女青年们先唱“见面歌”、“迎客歌”。
唱过山歌之后,就开始抛绣球、碰彩蛋、抢花炮等娱乐活动。
大的歌圩有上万人参加,他们常以唱山歌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壮族在两三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瑰丽的文化艺术。
壮族的先民在广西左江两岸的陡壁上绘制了大量的崖壁画。
从战国时期开始,壮族人民就能铸造铜鼓,它既是乐器,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独具民族风格的壮锦久负盛名,远销国内外。
苗族
秦汉时代,苗族的先民聚居在“五溪”(今湖南省西部和贵州东部地区),后来不断迁徙,分散到南方各省。
现在,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
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苗族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能歌善舞,芦笙是他们最喜爱的乐器。
苗族的芦笙舞蜚声国内外。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
欢迎访问盼盼的家园(www.panpan.org)
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少数在广西。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有定期赶集贸易的习惯。
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数丈的青布包头。
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男女外出时都披“擦尔瓦”,形如斗篷,下缀长穗。
彝族的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
《阿诗玛》是著名的彝族民间叙事长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