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十九:周(郑国)踏青
溱洧河畔钟鼓交,踏青游人乐陶陶。红男绿女佩香草,两情相悦赠芍药。
《诗经·郑风》有一首民歌《溱洧》,其中说:一对青年男女,要到溱洧二河边上去看集会,他们相互逗笑,并赠送芍药。
高亨《诗经今注》说:“郑国风俗,每逢春季的一个节日(旧说是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在溱洧二河的边上,举行一个盛大的集会,男男女女人山人海地来游玩。这首诗正是叙写这个集会。”
实际上,郑国的上巳节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情人节。后来才移到七月七日。
风俗二十:晋 流觞赋诗
修禊文会聚溪头,羽觞载酒曲水流。酣饮赋诗联佳句,留得美名在士俦。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证明周代已有到水边洗涤污浊、消灾去病之俗。所谓修禊,即指临水洗濯以除不祥。
到晋代,变为临水流杯的文人聚会。
《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
东晋时,王羲之曾于上巳在会稽山阴兰亭举行修禊之会,并作有《兰亭序》。
附:王弘力简介
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
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
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