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十五:唐 送穷
年年晦日送穷神,柳车草船载出门。沥酒再拜早离去;老穷方走新穷临。
送穷之俗,自汉已有之。西汉扬雄有《逐贫赋》。
据《金谷园记》云:“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衣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以火烧穿著之。宫中号曰穷子。正月晦日巷死。今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
传说穷神穿破衣,吃稀饭;在正月最后一天死去。人们在这天熬粥、扔破衣、结柳为车、缚草为船,在巷口焚之。祝送穷神,永不回来。至唐仍有此俗。
韩愈有《送穷父》文;
姚合有《晦日送穷》诗:“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风俗十六:宋 春社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割肉卜瓦馀风在,更喜畅饮治耳聋。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宗会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享其胙”。
宋梅尧臣有《春社》诗云:“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
附:王弘力简介
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
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
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