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三十九 清 丢巧针
佳节女儿约诸邻,迭将水碗丢巧针。日光照得龙梭影,绣出鸳鸯如意君。
《燕京岁时记》:『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或名丢巧针。
清代诗人吴曼云《江乡节物诗》:『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民俗四十 清 拜魁星
七夕女儿祝织女,男士庙中拜魁星。佑我科举登榜首,供神猪头代三牲。
清代台湾风俗,七月七日,妇女忙于拜织女,而男子则忙于屠狗祭魁星,魁星为点取状元之神,祭拜它以求科举高中,官运亨通。
清郑大枢《台湾竹枝词·七夕》诗云:『今宵牛女度佳期,海外曾无鹊踏枝。屠狗祭魁成底事,结缘煮豆待何时。』
钱琦《台湾竹枝词·拜文昌》诗云:『五彩亭前祝七娘,三家村里拜文昌。桥填乌鹊星联斗,天上人间各自忙。』
当地人称织女为『七娘』;文昌又称文曲星,掌管文运之神。
附:王弘力简介
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
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
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