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九十七 唐 刺青
长安少年多英雄,胴臂竞相比雕青。精刺五彩多奇妙,东传扶桑有遗风。
刺青是古代纹身风俗的遗迹,许多民族都曾有过。
古书记载:周代的越人即披发文身。后来民间的刺青已没有上古图腾崇拜的内容。
唐代民间特别流行刺青,当时称为『札青、点青、肤札、镂身。』刺的内容有各种图形,文字以及人物佛像等。
《酉阳杂俎》载:『荆州街子葛清,自颈以下,遍札白居易诗。段成式尝与荆客陈至呼观之;令其自解。背上亦能暗记,反手指其札处,至「不是花中偏爱菊」,则有一人持杯临菊丛;「黄夹缬窠寒有叶」,则指一树,树上挂缬窠,文绝细。凡札三十余首,体无完肤。陈至呼为「白舍人行诗图」。』唐代刺青的技术水平已很高妙,『又有王力奴以钱五千,召工札胸腹为山池亭院,草木鸟兽,无不具悉,细若设色。』
《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皆刺得一身好花绣,说明宋代仍有刺青。宋后便少见。
刺青唐代传入日本,迄今仍有满身刺五彩图形者。
民俗九十八 晋 斗鸡
斗鸡芥翼争英雄,双距利刃逞威风。羽毛飞扬分胜负,终在纨绔欢乐中。
斗鸡在战国时期已很盛行。
《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免病居家…… 相随行斗鸡走狗。』寒食斗鸡在魏晋时尤盛。
应瑒《斗鸡诗》中描写道:『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 ,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难分。』
斗鸡之风,至唐代仍很盛。
花蕊夫人《宫词》:『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附:王弘力简介
王弘力,祖籍山东蓬莱,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审、沈阳市文史馆馆员。
自一九五○年历任《辽西画报》、《辽西文艺》编辑,《辽宁画报》社编辑、编审。建国十年大庆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牧野之战》。
其创作之连环画《十五贯》、《天仙配》、《王者》等曾荣获全国及省一等奖。
国画作品《十六大阿罗汉》、《饮中八仙歌》等已被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