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洞庭船俗吗?很有趣的:
洞庭湖自古水阔浪高,交通自然靠船代替。
人们不管行上水还是走下风,都习惯用一些行船的习俗或规矩。
总结起来就有:开船前先敬老爷、上船绕船头、说话避禁忌、吃饭分等级、睡觉分高低等等。有的还将河滩江湖地名编成歌谣,一路行船一路歌唱,叫做唱滩歌;行船摇橹唱号子,叫做摇橹歌;河滩上背纤唱的“嘿呀嘿 ”,叫做唱山河号子。
下面就介绍洞庭船俗中最常见的几种供大家欣赏。
1、开船
从前,从宝庆(今邵阳)开船到益阳,船老板总要总要在开船前买来一只大红冠子公鸡,在船头上宰杀了敬王爷菩萨,船头上垫上一块铁板或放只火缸,点上香火蜡烛,酌满酒盅,再燃放一挂千子鞭炮。船老板一边杀鸡,一边口中念着“神灵保佑,开船清洁”的咒语。然后提着宰杀完的公鸡,从船头到船尾,放点鸡血在船舷边,以示辟邪,绕船一圈即可。
从益阳开船到新化,上邵阳时,同样也要敬王爷菩萨。但不用杀鸡。船老板在船头点燃几支香烛,燃放鞭炮,叩头作揖即可。也有连鞭炮都不放的。
以前,从益阳开船到汉口,船老板在天还不亮时,就提着大红冠公鸡到魏公庙去,先杀公鸡,焚香秉烛,作揖叩头,敬完魏公菩萨才能开船。
相传魏公菩萨是个“肉身”,也不知其姓名,专门在资江上游保护河中行船的安全的,不幸溺死江中。尸体漂流到了益阳街对面的鳊鱼山大漩涡中打转转。有人想用挽篙将他救出漩涡,可是竹篙越戳越不出来。船民们念记他的恩德,设法捞尸上岸,才发现他胸前有一个大大的魏字,于是大家都叫他“魏公爷爷”。魏公爷爷的尸体被埋葬在益阳洲上,据说老百姓敬重他,可以求福治病;又可求得行船跑马,一路顺风,保佑平安。因此,船民们自发捐资修建了一座“魏公庙”,开始还比较小,后来经过多次翻修,变得越来越大,魏公菩萨也越敬越灵验了。所以船民们不管是上保庆,还是下汉口,都得先敬魏公爷爷,再敬洞庭王爷。
从资江到汉口得船游大小两种。大船的船头上挂有一面大铜锣,配有专门司锣的船工。一开船,船老板就烧起纸钱,点燃香烛,敬酒叩头,鸣炮杀鸡,司锣工敲响铜锣敬奉洞庭王爷。首先敲一长声,船主叩一响头,一连敲四次长声,船主拜四拜;然后紧密敲锣,船家就跪着念道:“有请洞庭王爷,行船不遇风暴;不出险滩,一路平安。”锣声停住祈祷结束。小船不用打锣,但同样要烧纸钱,燃香点烛,先敬围攻菩萨,再敬洞庭王爷。
2、牙祭、吃、睡的禁忌
打牙祭是开船第一餐开荤,要喝酒吃肉。这也是船工们最关心的大事之一。吃得好与不好,关系到船工们卖力与否和行船的安危。因此,船主对此也是特别注重这“打牙祭”。
开船前,船老板按照人头买好猪肉半斤、白干子两片、白酒2-4两、还有一些蔬菜。并把敬菩萨用过的公鸡烹熟,算作一道主菜。开船后边走边吃。为酒避免禁忌,大家就把打牙祭中的“打”字改为“开”字,于是叫做“开牙祭”。
----------------------------------
乳乡要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