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很好的读书体会和读书感悟
=======================================
正文如下:
近年很少有一本书让我读了这么久,且又忍不住要说几句。只是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怎样与人言说品咂过程中的所感所得。因为要说的不是泛泛的赞扬,更不是凑趣与宣达,而是稍稍复杂的悟想和感动,还有一种赏读的温婉,一种相互转告的愉快和冲动。书一旦写到人的 心处,就会产生特别的触动,而且触动的源流和力量是如此地深长悠远,以至让人久久难以止息。
写老子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一般来说只要拾起这个题目,就难免会有老生常谈之慨。况且今天的制书商业已经把眼光瞄上了古人和圣贤,于是书肆里泛滥起各种解说,它们斑驳横陈,即便连网络荧屏也不得一刻消闲。在目前的阅读当中,怎样将空泛苍白的制作与心念神遇的文字加以区别,已经成了相当繁琐的一件事了,倒需要读者小心谨慎地花费一番心思。不过凡事都会物极必反,人们仍然有理由期待下去,相信国学传统的深厚培植,相信总会出现卓越沉着的声音,它们终将冲荡庸常芜杂的覆盖,就像硕果悬枝,就像水落石出。在声光电子喧嚣潮涌的当代,这一天大概已经为时不远。读了这部《老子纵横谈–天不变道亦不变》之后,我的这个信念也就进一步形成了坚定了。是的,我们可以心怀中华文明崩溃的深忧,却仍旧不可过分悲观,因为久违的那种情感和阅读境遇一旦出现,又将令人产生出格外的欣悦。
=========================================
道可道,非常道。
著者长允沉浸于诸子百家,对易学、古诗韵以及中医原典都有极深的探究功力,这在他二十多年前出版的专著中足以证明。经历了这样长久的积蓄和时光的磨砺,对他来说一切也就愈加成熟悉,可谓日久功圆。正是拥有这样深邃的治学基底,才使他在这部新著中得到更加自由不羁的发挥,完全称得上是运思悠远,辞理圆融,思辨明澈,情愫质朴。这在虚言茂长以至芜杂难奈的当前著述界是多么难得。本来关涉古代典籍的研究和撰写是最为艰难的案牍事功,可是近年来却成为堆积文字和任意发挥的便宜行当,这就不免令有尊有信的著者和读者一起走入了尴尬,还伴随着极大的痛楚不安。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却读到了这样一部言说老子之书。它比常见的那些释古谈今读物更为深入浅出,极易共鸣,却又能至深至僻处丝缕清晰地解剖和说服。让人慨叹的是,著者拥有文海畅游般的自由,既能随手拈来,却又绝不东拼西凑;时而引经据典,但从未组合旧说。无关痛痒的大言漫议悉数割除,力透纸背的指认比比皆是。这显然是一次不畏艰辛的开辟,虽然谈不上筚路蓝缕,也称得上沉潜探究,连带着自己的社会人生经验,真切实感地作出了一场现世生存的深刻言说。学问做到了这样的真处与实处,才算是学问吧。我们有时在阅读厚达尺余的煌煌巨著时,却常常被另一种痛苦所折磨,那就是通篇俗验透熟,看似了无大错,却唯独找不到一句极具个性的发现与创见,全是人云亦云,是无关情感更无关思悟的文字堆积。而长允之学术,却能删繁就简,切近落实,质地纯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