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允治学的独思特征、究理辨难的执着风格,在这部老子学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部老子,五千言书,古往今来引出多少诠释。凡是玄奥之书,后来者于玄处发音,倒容易强言附会。但难的是平易中有洞察,朴素间传真谛。由此看来,能说到现代人的心底并具备了强大的说服力、耐得住穿凿推敲的,已是十分罕见难为之事了。勉强的古今牵联和巧言连缀似乎易做,最难的倒是于细微处发力并始有发现,再让其神经与时下社会生活丝络相接–我们面前的这部老子书就做到了这一点。往往是一语使上,灵犀入心,发柢震悚,豁然洞开,遂有一次醍醐灌顶的痛快。在笔者那里,一些被多次”他解”的词句和语义,又一次有了”自解”,然而却没有逞强夺路之嫌,没有力不从心的遮掩,反之却是入情入理的、心闲气定的讲述和论说。
==============================================
名可名,非常名。
这部书似乎对老子极尽褒扬,对通常被指斥的”消极”部分,又一次给予了全新的镂析和判断。谈道就不能避儒,作者对儒和道的探柢寻源之旅,显然是下足了功夫。这从一些出世入世的比较、分合重叠的语义、相冲相谐的意像等诸多分析之中,让人每每产生深深的认同感;个别段落辞章,读来还会产生拍案击节之快。因为时光的关系,今人理解孔子尚且困难之极,常常是争执不断,以玄妙著称的老子又会如何,当然是可想而知的。误解在所难免,妄判更是平常,如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众人的努力,能够一步步接近原初著者的真实,那将不仅是学术和思想的幸运,也更是精神历史的进步。问题是种种争执往往是愈演愈烈,问题不是变得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所以有人说关于古代圣贤的一切学问,最后会变成一堆叠叠相加的无解之物,它们矛盾百出,破绽交接,喧哗盈耳,一个人以有限的生命去对应无限的繁琐,必会望而生畏、望而却步。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我们当代人是否拥有真正的勇气?就此而言,长允就是一个极具勇气的人。
以强大的逻辑说服人,以润化的功能打动人,立足现实,切近学问;怀古思今,发幽通玄,把千头万绪的古典和活泼生鲜的当下连接起来,这就是长允之书的难能可贵之处。
我钦佩这勇气这沉着,我赞赏这不懈的努力和长久的功课,我学习这质朴求真的著述风格。
==============================================
天的最高点在哪里?谁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