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会计审计 >

关于面向21世纪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0-08-12 02:56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饺子 点击:
阎达五王化成 中国人民大学网http://jiaowu.ruc.edu.cn/jiaogailuntan/kuaiji.htm) 1995年12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
  

阎达五 王化成 

中国人民大学网http://jiaowu.ruc.edu.cn/jiaogailuntan/kuaiji.htm)
1995年12月,原国家教委高教司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高等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通知,要求有关高校向教委申报研究项目。1996年5月,教委将各校申报的项目汇总审定,将认可的项目于1996年10月下发立项通知,其中有关会计学类的项目定为一个,即“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分南北两片,分别由厦门大学葛家澍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阎达五教授作为总召集人,着手进行研究。我们接到通知之后经过研究,确定了题为“面向21世纪会计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总报告和10个子课题为分报告的研究规划,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经基本完成。现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思想讨论的要求,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做简要说明。

一、中国会计教育改革的发展过程
高等学校培养的财会专业学生如何适应社会需要,长期以来一直是财务、会计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财会课程体系的变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五十年代中期,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会计原理、行业会计(工、农、商等)、行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四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一直延用到改革开放以后。(2)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引入了西方财务会计、西方管理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课,与原来的老四门一起,构成了七门主干课的课程体系。(3)1983 年国家审计署成立,急需审计方面的专门人才,从1985年起,一些院校陆续设立了审计专业或审计系,审计学科从财会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审计原理、企业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政府财政审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4)八十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和企业自主权的加强,企业财权不断扩大,财务活动日益复杂,急需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许多院校纷纷设立了理财学专业,理财学科从会计学科中分离出来,并建立了由财务学原理、财务计划、资金运筹学、成本管理学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5)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领域陆续出台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会计学的课程体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初级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会计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6)1994年,为适应会计师事务所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在国家教委,财政部的统一部署下,一些院校设立了注册会计师(CPA)专业方向,并设立了由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咨询、高级会计等九门课为主干课的课程体系。
与上述课程体系不断改革的同时,还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在不同程度采用了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

二、中国会计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至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学、理财学、审计学三个专业学科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并得到逐步完善。这种体系比较好地适应了当时的情况,为我国培养合格的财、会、审方面的人才起了积极作用,但现在看来,特别是考虑到21世纪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这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设置不规范,专业界划分过细,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要求不符。目前,受部门分割办学的的影响,中国高校中除设有会计学、审计学、理财学三个专业以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很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涉外会计、会计电算化、交通会计、金融会计、铁道会计、旅游会计等,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这是一种缺乏远见、与今后发展要求相脱节的短期行为,我们是不赞成继续这样做的。
(二)课程设置缺乏理论依据,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有些必需的教学内容则重视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决策能力。这主要表现在:(1)专业课越开越多,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通用性基础课越来越多少。会计专业课程从过去的五、六门增加到十多门,而一些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越来越少。(2)课程之间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之间重复较多。例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决策等方面存在较多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管理等方面存在严重重复。(3)一些重要的课程,如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存在明显遗漏。
(三)教材的编写存在偏差,对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难以提高,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种现象在西方会计教学中也同样存在,正如萨博内克所说:会计教育者似乎觉得有责任使教材设计复盖不断增加的会计原则和标准,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事实上,法规正是依据这些基本理论制定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会计系学生在毕业时仅仅知道一系列被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这些法规的目的,也不知道会计在经济上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他们在处理非常规业务时一愁莫展(Subotnik 1987,315)。
(四)教学方法单一,多是“填鸭式”课堂讲授教学,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能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大多数院校,上课时以讲授代替了问题讨论,在考试时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分析性的问题。如果翻开会计教材,就会发现,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无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会误导学生认为:“会计是同数字打交道,而不是和人打交道”,“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而实际上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三、会计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会计教育体系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更新,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要顺利而科学地完成这一浩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首先确定正确的指导原则,笔者认为,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一)吸收国外的、历史的改革措施要与国内现实情况相结合
世界上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教育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情况,也都在探求改革会计教育之路,美国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懈努力。美国会计学会的Bedford报告(1986),国际上最大会计公司著名的白皮书(1989)、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的建立、会计院校联盟(FSA)在近期的迅速发展以及150小时运动都证明了会计团体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的决心。会计教育改委员会成立以来,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就会计教育的目标、加强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优先地位、区分学校课程与职业会计考试准备课程、第一门会计专业课程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与此同时,欧洲的许多国家和亚洲的日本也在会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改进。国外同行的许多成功作法,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但中国的教育体系与西方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会计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西方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吸收西方已有的改革措施时,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地加以选择、消化和吸收。
据我们所知,1993年以来,我国很多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进行了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我国已有的一些改革措施,应根据新的情况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以便尽快推动会计教育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和掌握,合理地继承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会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提出要与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变化、会计市场需求情况相适应
会计工作是受客观经济活动制约的,可以这样说,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财务会计工作,客观经济活动变化了,财务会计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相应地,会计教育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研究21世纪的财会教育,必须研究21世纪客观经济活动的变化及其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会计教育是为会计人才市场服务的,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对会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均有所影响,因此,研究会计教育改革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分析和判断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这里包括数量、质量、人才层次等,其中特别要注意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因为这是会计教育的着眼点。总的来看,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全面,而不是仅仅具有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多年来,执业领导者们和专家学者们不断地阐述这些观点:
学生们应该了解人类,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人类生存的哲学,了解用来相互沟通的语言,以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一切丰富了他的人生(AICPA 1969,44)。
1989年,八大会计公司在他们出版的白皮书中指出:“必须把重点放在培养全面能力上,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一个人一生在执业上的成功。”
在当前这样一个以质量取胜的年代里,迅速、准确地满足顾客的要求,是通向成功的钥匙,因此,会计教育界必须根据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不断推进会计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会计教育改革措施的提出要以正确的会计理论研究为导向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任何行为均有相应的理论作支撑,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提出改革措施也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导向的。我们认为,对会计的本质、职能、目标、对象、原则、方法、以及会计的工作范围等一些重要理论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必然影响到会计改革的设想。例如,如果认为会计只是记记算算,那么,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会计技术、方法和法规上。反之,如果把会计理解为一种管理工作,会计教育的重点就会放到基本素质、决策能力、应变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因此,对会计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会计教育的改革。一百多年来,西方会计教育只注重技术教育,是和他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有直接关系的。正如有的教授所说:尽管执业者门不断呼吁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整个二十世纪,会计教育转向技术教育的趋势却一直没有间断( Nelson,1995,62--75)。
根据会计职业的发展的趋势,会计工作越来越向管理方面转化。从企业会计来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信息处理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人员的工作逐渐转向参与预测、决策,进行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方面。从会计师事务所来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业务量来看还是从收入来看,已不象从前那样重要,注册会计师更多的是从事管理咨询、纳税咨询、会计制度设计、资产评估等业务。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不仅具备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分析和决策能力。这正是会计执业界近年来不断呼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因。 

四、今后会计教育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我们认为,未来十几年中,中国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会有重大变化,到2010年左右,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完善、金融市场走向成熟、法律制度比较健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就是说,到那时财会人员面临的是一个与现在不同的,复杂多 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为此,财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应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加大基础课所占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过于狭窄,技术性太强,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必须拓宽专业基础,加大基础课的比重。为此,会计教育的专家学者们必须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自愿修改课程计划,增加非会计专业的课时。美国会计学会在1967年就已提出了这种要求:
学生应该学会欣赏人文科学,包括艺术和文学,要理解数学、物理以及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这样的学习能够有助于使其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在人类知识活动的广阔领域中兴趣广泛……。将来的会计师必须具有全面广泛的教育背景(AAA,1967,57-59)。
为此,我系在制定1995、1997和1999年的教学方案时,便增加了通识基础课的比重,除原有的数学、外语、哲学、计算机概论等基础课外,要求学生在如下课程中选够一定学分,这些课程是:当代科技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写作、社交礼仪、艺术欣赏、中国历史概要、中国文学名著选读、外国文学名著选读、公共关系学、行政管理学、逻辑学、物理、生物、化学等。我们认为,学好这些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经过几年的试点证明,也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淡化专业界限,减并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中财会类专业很多,近年又设置了比较多的专业方向,存在着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倾向。这就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知识面很窄,适应性很差,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对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合并。就目前情况来看,比较规范的专业有三个:会计、审计和理财,其中后两个是从前一个中分离出来的,三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另外,由于财、会、审三个专业的很多课是共同的,因此,学生入学时可不分专业,到大三或者大四后再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适当划分专业方向。这样,有利于实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三)适当归并专业课,减少专业必修课门数,调整专业选修课
我们认为,会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只设如下六门:初级会计学、中级会计学(含财务会计与成本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电子计算机会计与审计。这些课程全部在大一至大三讲完。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从如下课程中选修一定课程:高级会计、国际会计、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会计制度设计、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咨询、纳税咨询、证券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我们认为,这样做有如下好处:(1)财会领域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五门课程都是必修课,三个专业方向的学生都要修,体现了宽口径的要求;(2)大学四年级时,根据专业方向,选修一定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对课程学习深度的要求;(3)专业必修课经过归并后,避免了重复。将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归并在一起,能够避免这两门课在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方面的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重复也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是把短期决策部分纳入成本管理会计,而把长期投资部分纳入财务管理。
(四)加强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在我国很多院校的会计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应用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是“传”、“授”的对象,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于会计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财会法规中所规定的操作方法,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们认为,广泛地开展问题讨论和案例分析,能比较好地弥补上述不足。
(五)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认为,21世纪的会计教学,要广泛开展演示教学方式,即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室、会计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广泛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即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广泛开展虚拟现实教学方式,即将某些现实问题借助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教学;广泛开展远程教学,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一个学校不同教室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城市之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教学等。
(六)加强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质量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我们无论怎样强调教学质量亦即教师质量都不过分(雅克.德洛尔等,1996,139页)。的确,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一切都无从谈起。关于提高教师的质量,我们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必须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纵观本世纪的中外会计教育,的确有一部分会计理论的大家,不断地推动中外会计理论的发展,引导他们的学生如何正确地学习和思考。如美国的W.A.佩顿(Paton)和A.C.利特尔顿(Littleton),中国的杨纪琬等教授,都十分注重会计理论教育。尽管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这些学者在会计教授中只占较小部分,其余大部分仍然满足于讲授那些以法规为基础的基本教育。(2)必须让大学教师接受如何进行教学的培训。现在的事实是,大学教授们几乎没有或很少受过如何教学的正规训练,只有极少数学过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幼儿园的教师们在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上却受过更多的正式教育,这是很具有讽刺性的。(3)多方努力,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加强教学在高等院校各方面工作中的地位,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考核教师的工作业绩,不断地奖励那些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七)多方筹集资金,增大教育投入,支持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上各种政策的推出,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的确,新课程的增加、教材的改革、案例的编写、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培训和选拔以及科学奖励机制的建立,都需要投入资金。在美国,虽然执业者门关于会计关于改革的呼吁已持续了近百年,但是,直到1990年几家最大的会计公司向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投入400万美元的资金时,会计教育改革才有了显著进展。1993年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向CPA本科教育试点的院校提供资助后,对改善这些院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这些院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认为,为了支持今后的会计教育改革,CICPA、各大会计师事务所、国家教育部门及有关院校的主管部门,应加大经费投入,以便推动会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 (AAA), committee to Compile a Revised Statement of Education Policy, R. J. Canning, chair.1967. A restatement of matters relating to educational policy. The Accounting Review Committee Reports:50--121.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Structure, Content ,and Scop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The Bedford Committee).1986.Future accounting education: Preparing for the expanding profession.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Spring):168-195.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ICPA),1969.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Requirements for CPAs. New York, NY: AICPA.
Irvin T. Nelson. 1995. What's New About Accounting Education Chang?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hange Mov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1995.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 Capabilities for Success i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1989. The Big Eight,New York, NY.
Subotnik,D. 1987. What accounting can learn from legal education.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Fall):313-324
Walton,S. 1917.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Journal of Accountancy (October): 276-282. 
王庆成,1992.《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雅克.德洛尔等,199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