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会计审计 >

会计研究实验方法

时间:2010-08-12 03:03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饺子 点击: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外不少学者运用实验方法在会计行为研究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严谨的作风和精巧的方法令人叹服。实验方法似乎还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有人把它简
  


近年来,我们看到国外不少学者运用实验方法在会计行为研究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其严谨的作风和精巧的方法令人叹服。实验方法似乎还没有引起中国学术界的重视,有人把它简单地归人实证研究一类,对其作用和方法都没有特别地关注。笔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我们固有的研究方法已不够满足行为研究的需要,因此,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很有现实意义,希望本文能为这一方法在中国学者中的传播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一、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所谓实验研究方法,是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本质内容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首先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研究中。大约二十世纪中期,经济学家开始把实验研究方法引入经济研究,建立了实验经济学。  

    经济学家运用实验方法可追溯到1930一1960年间(Alvin E.Roth,1995),内容涉及个人选择、博奕论假设和产业组织等。六十年代以后实验经济研究方法应用日渐广泛,内容涉及公共物品、合作、产业组织、资本市场、垄断定价和协议定价、不确定条件下的个人选择等,并有一些标志性的出版物问世(David D. and C.holt,1993)(Frideman, D. and S. Sunder,1994)  

    采用实验方法的会计行为研究,涉及的课题非常广泛。例如公司为了解决公共物品问题需要制定成本分配方案,实验研究了行为与机制之间的关系;现代制造方法强调从供应商到顾客整个价值链的合作,实验回答了怎样的机制和控制系统有利于合作、合作需要怎样的信息和沟通等问题;在有关转移定价和成本分配的会计研究中常涉及交易协商问题,实际适用的机制比经济理论的设想简单,实验显示了管理者是否通过不断的交易学习竞价,他们的行为是否收敛于经济理论的预测,分部能否有效地利用他们在竞价中的有利地位,等等;会计学家有关资本市场的实验很多,它们观察了非公开信息条件下交易者如何确定证券价格,有信息的证券价格如何与内部人信息做比较;关于拍卖的理论分析在模拟市场的喊价实验中得到研究,并回答了当人们希望减少串通与内部交易时是否需要公开披露、市场需要怎样的透明性,等等。  

    笔者认为,行为研究领域实验方法的大量应用,是因为除了根据理性的推测,分析判断在不同环境下各种行为的反应之外,人们很难从经济运行的纪录中分离出激励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通过经验数据说明行为规律的研究遇到比较大的困难。为了对各种理性的推断做定量的检验,学者们不得不求助于实验方法。正如我们从美国同行的研究成果中看到的,在实验的环境中,特定的行为被观察,这些行为被激发的原因受到研究者的控制,虽然一个个实验看起来只讨论很简单的问题,但他们的结论显然比单纯的理性推测更有说服力。  

     由于目前的实验研究成果多数需要对观察数据作统计分析,因此,许多人把“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research)”归入“实证研究(positive research)”。“实验研究”与通常意义的“实证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通常意义的“实证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人们有时把这类“实证研究”直接称为“经验研究(empirical research)“。  

     从研究过程的大体步骤来看,实验方法与一般实证研究(即经验研究)相类似,通常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在对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作观察思考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2、根据理论,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测,提出假设命题;3、设计研究程序和方法;4、搜集有关数据资料;5、运用这些数据资料对前面提出的假设命题进行检验;6、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研究结论对现实或理论的意义以及可以进一步研究或改进的余地。  

     在实验研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3个步骤——实验设计过程,它是实验研究的核心。实验研究用以检验假设的数据是对实验现象观察得到的,因此实验的设计如何直接关系研究成败。仔细观察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以上步骤的具体实施上,实验方法与经验研究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在第2个步骤中就已经显示出来。将假设命题具体化为可以检验的模型,与实验设计有直接关系,研究者在对研究结果做出理论预期(即假设)时,必须考虑实验的可实施性;在建立可证伪的检验模型时必须考虑变量的值可以通过实验取得。研究的第4个步骤是数据资料收集,在实验研究中就是实施实验并记录实验情况。实验研究中用于假设检验的数据来自研究者自己设计的实验,而经验研究应用的数据来自经验,如统计资料或报刊杂志(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数据),这个差别在方法定义时就已经明确。  

     总的说来,实验研究比经验研究有更多的困难,它除了需要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它要求大的实验参与者群体,以及实验经费0计算机联网的实验室环境。  

     二、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  
     有关行为研究的实验设计通常需要考虑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行为设计和变量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其中行为的影响因素设计是实验的基础。这是因为通过实验研究行为问题,目的是研究行为的原因与结果,特别是研究影响行为的激励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制度与政策,预测和控制行为。实验的设计应该努力在简化的环境中,体现行为主体受到的影响,并且使对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的结果容易观察与测量。  

    心理学家认为,行为是个人(内在心理因素)与环境(自然、社会)的函数,有关行为的实验需要反映个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要巧妙地在试验中(即在模拟现实的场景中),把特定的环境与个人性质表现出来,因此实验场景设计包括外部环境设计和实验行为者内因两个方面。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和研究者的认识,不同实验的场景设计可能会侧重于外部环境设计或实验行为者内因的某一个方面。  

    外部环境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的不同,人们关注的行为可能是发生在市场交易中,也可能是审计活动或纳税过程;影响行为的外部环境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也可能是概念化的法规或制度,实验中再现外部环境的设计方法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市场交易规则设计、市场有效性环境设计、企业特征设计、法规环境设计(如报税规则、检查与处罚规则)及其他实验场景设计。  

    行为者内因设计。除了外部环境会影响行为之外,在相同的环境下也可能由于行为者内因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实验中常常需要控制行为者内因的变化,来观察其对行为结果的影响。在不同的研究问题中,研究者希望控制的行为者内因各不相同,实现它们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常见的控制行为者内因的方法可归纳为:l·通过实验参与者的选择,控制其影响行为的内因;2·通过指定参与者在试验中的角色或工作条件,改变其影响行为的内因;3·通过对实验参与者的调查与测定,判断影响他在试验中行为的内因。  

    此外,实验参与者表现的行为常常是被观察问题中的因变量。如何表现在特定场景下实验参与者的选择与判断,便之能反映行为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并便于假设检验和统计分析,还需考虑博弈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和判断性行为等。  

     三、行为影响因素控制方法  
   实验研究的假设检验过程就是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行为变量(因变量)与实验设置的影响行为的内外因素(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定量分析,因此行为影响因素即自变量的变化必须能够控制,换句话说,就是要能够掌握行为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    
根据行为影响因素变化的特性不同,可将其控制方法区分为组间控制和组内控制。  

    组间控制方法通常用于影响行为的自变量变化是定性的情况,通过分组的方法,便同一组内的自变量取相同的值,不同组间自变量取值不同。这样,研究者可以根据不同组间实验参与者行为有无明显差异来判断该自变量对行为的影响力。通常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来分析验证假设命题的真伪。例如在《诉讼支持判断的客观性》中,将参与实验的执业会计师分为两组,通知其中一组受雇于财产损失诉讼案的受损公司,而另一组受雇于保险公司,观察两组计算的损失额均值差异,可以分析由于客户处于不同诉讼地位,客户意见对专业人员客观公正性的影响。有时实验还需要进行多因素分组,如在根据客户地位分组的基础上再根据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诉讼服务经验作第二重分组,以及根据DIT得分的高低作第三重分组。  

    组内控制方法用于影响行为的自变量变化可以定量确定的情况,通常采用回归分析进行假设检验。例如《模拟市场中报告决策和信息有效性的相互依赖》的第一阶段实验申,假定公司经理不便用报告决策权,预计市场价格误差与公开信号无关而与非公开信号负相关,对每一项交易资产扒模型中的自变量分别为有关证券s的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在公司经理不使用报告决策权的实验中,无论是在信息的可利用性高的实验场景下,还是在信息的可利用性低的实验场景下,由于与交易证券价值有关的公开信息和非公开信息都是随机产生的,因此它们很可能互不相同,由计算机控制其变化。  

    根据实验设计中确定自变量变化的时间不同,行为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可区分为实验前控制和实验中控制。  

    实验前控制是实验设计时就确定了自变量的变化范围和取值情况,实验在自变量变化已知的情况下观察实验参与者的行为。而实验中控制则需要根据实验的进行,不断收集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大部分组何控制的自变量都是实验前控制的,即根据实验对内外环境的安排,参与者居于哪一类分组,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例如《税率不平等和交换不公平对税收报告决策的影响》研究,需要测试纳税人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用税收报告决策来反映)是否同时受到经济因素以及对税率不平等和交换不公平感受的影响,实验申通过对某个分组通知其税率与其他组不同,便之感受税率不平等;通过部分组在实验中税率上升而另一些组在实验中税率下降来感受交换不公平。这样每一个参与者感受的环境影响在实验前就设计完成,实验申只需要观察实验参与者的反应,并对之做出分析。  

    也有一些组间控制的自变量是实验中控制的。如在《诉讼支持判断的客观性》研究中,将参与实验者根据其客户的不同诉讼地位分为两组,这是实验前控制;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专业人员是否具有诉讼服务经验作第二重分组,以及根据DIT得分的高低作第三重分组,需要分析实验参与者在试验中填写的调查测定表,才能确定每一位参与者属于哪一个分组,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受什么样的影响在实验前是无法判断的,只能在实验中控制。  

    研究模拟市场的博弈行为时,若影响因素来自市场反应(如买者报价对卖者的影响),则只能在实验中控制;若影响因素来自市场规则(如卖者有没有报告选择权、是否存在信息成本等),则可能在实验前控制。  

    影响因素的变动控制和不变控制  
    影响因素的变动控制,指的是实验研究观察当某因素变化时行为是否相应变化以及相应变化的幅度和规律。这是定量分析常见的控制方法  

    影响因素的不变控制,则是控制某因素不变,观察在这种条件下的行为规律。许多情况下为了实验环境的简化,让主要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能够充分表现,在控制部分影响因素变动的同时必须控制另一部分因素不变。  

    总之,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实验的设计,不仅有赖于研究者本人的知识、经验,甚至灵感,而且实验的设计亦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完成,有一个不断试验改进,相互借鉴,逐步完善的过程。

会计研究2001、3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