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会计审计 >

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与企业诚信建设

时间:2010-08-12 03:05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皮毛 点击:
我国的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诸多深层次问
  

我国的改革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一方面,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诸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诸如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民主政治等等,都越来越迫切。为此,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中国企业的诚信问题属于发展中的问题,它与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相伴随。它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完善的重要标志,反过来它又成为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就是说,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改革将贯穿企业诚信建设的始终,并将对企业信用环境的完善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企业信用问题与市场化改革的直接联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也必然走向信用经济。市场化改革与企业诚信建设这两个过程应该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政代企,经济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因此以政府的资信代替企业的资信。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清理"三角债"的工作,表明了政府力图全面解决企业信用问题的决心。触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企业信用问题,但由于当时的市场化改革刚刚起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并制度化,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解决企业信用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正是在这个背景下,90年代初开始的市场化改革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要任务。例如,1993年出台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1994年实施了《公司法》,1995年施行了《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和《仲裁法》,1999年出台了《合同法》,由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使市场经济由无序竞争走向有序竞争有了可能,为信用行为的记录和失信行为的惩戒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规范。同时,也对尽快出台《物权法》、《破产法》提出了客观要求。

目前,企业的信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总体滞后,部分中介机构诚信缺失等。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为全面解决企业信用问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经济转轨时期,企业信用建设与市场化改革密不可分。企业信用缺失不但妨碍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增长,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市场经济采取自愿平等交换方式,是一种形式平等的经济。要实现平等性,除了法律赋予每个市场主体平等权利外,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市场主体之间能以诚相待,诚信交易,任何一方的欺诈都将导致交易关系的最终消亡。同时,市场经济是以货币为媒介的信用经济。信用制度的产生,大大拓展了资本的空间,也加强了市场主体相互之间的联系。没有诚信原则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就没有市场经济效率,也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生命力。"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既是千古经商法则,更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是辩证的,市场的自发性和市场主体的趋利性会导致非诚信行为产生,市场运行的平等性要求和信用关系的维护和发展又会抑制非诚信行为的蔓延。无论成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者是象我国这样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均存在着非诚信的行为,并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定时期,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把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制度。

二、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企业诚信建设也有了新的内容

1、改革新阶段的企业诚信建设。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政府职能转变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但是,旧的经济体制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没有改变,新旧两种体制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和矛盾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诚信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将形成企业与金融、企业与政府等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新的关系,并为企业的诚信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2、加入WTO,企业将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企业诚信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是第二次改革,第二次开放。中共十六大确定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方针,适应了我国加入WTO以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我国加入WTO,将在更多领域和更宽广的范围内逐步对国际资本开放。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吸纳了相当数量的国际直接投资。我国的企业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是包括技术、管理、信用在内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在这种更为全面的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涤荡下,我国企业的信用体系将加快得到重构和完善。

三、以改革的新突破促进企业的诚信建设

我在前不久提出,我国的改革将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二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取得突破;三是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四是以金融为主的中介服务业改革取得突破;五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突破。这五个方面的突破与企业诚信建设是密切相关的。

1、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培育和发展市场主体,为企业信用的建设奠定市场基础。企业信用的基础是清晰的产权,产权不清晰是不可能有良好和持久信用的。2000年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国有经济、混合经济、民私营经济三足鼎立的格局。最近,财政部等三部委又发布了(《允许上市场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资转让》)的规定,这是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可以预见,十六大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化,混合所有制与民营经济的比重必将进一步提高。其次是通过国有民营、职工持股等多种形式打造多元化市场主体。第三,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诚信的有力的内部制约力量。按照《上市场公司治理准则指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设立严格意义上的董事会,完善公司的外部和内部监控机制。此外,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将加快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对企业管理者诚信的内在约束力。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营造企业诚信氛围的社会环境。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管仲曾经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能、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也曾经说过,"民无恒产,斯无恒心"。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越高,社会信用环境建设的程度就高。由此会为企业的诚信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以金融改革为重点的中介服务业改革的加快,将为企业信用的建设提供重要条件。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向私人资本和国外资本的开放等方面。由于WTO要求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和实行国民待遇,国外信用中介机构将逐步进入中国。信用中介机构的蓬勃发展必然对企业诚信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4、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乡分割由来已久。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我国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比较大。因此,农村的改革发展取得突破,就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从而对社会信用和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5、从培育和维护有效率的市场环境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订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三是引导企业切实讲究诚信为本;四是推进和培育信用中介结构的建立;五是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惩戒失信行为,等等。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诚信内涵。守信用,讲信用,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传统的诚信文化与市场化改革相结合,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诚信建设。我国经济转轨中,我们应当把传统文化中诚信的道德因素和道德思想加以继承和创新,使其服务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 
   迟福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