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

时间:2010-07-27 23:39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江南 点击: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 〖JZ〗张襄英 农业企业化经营,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现在的
  

在农民中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探讨
〖JZ〗张襄英
农业企业化经营,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农业现代化和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轴心”人物〖CD2〗农业企业家。农业企

业家主要来自农民,一个农民如何成长为一名农业企业家,农业企业家在农民中占有多大的

比重,他们经营能力有大小,以及经营水平的高低,不仅与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速度和效果有

直接关系,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达速度。因此,本文拟从我国农民、

农业生产和农民家庭的实际出发,就农业企业家的有关理论认识问题做初步探讨。
〖JZ〗一、造就农业企业家的理论基础
造就农业企业家,目前还是一件新鲜事,要想深刻理论它,需要借助已有的研究成果。纵观

历史,国内外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企业家理论有多种议论,他们的观点、提法虽不一致

,但颇有启迪。
美国经济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体系内部进行的,对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创

造性的破坏均衡,以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促进经济大发展的人物”。这个观点很明确,

核心是创新。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认为,企业家“作为中间人”是产业这一车轮的“

轴心”,他以自己的革新力,洞察力和组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

和创造效用,并承担风险,使企业高度组织化的人物。关于马歇尔的理论体系,还有许多解

说和发挥:卡斯那认为,产品市场上产品销售的不可靠性,要素市场上购进要素的不可靠性

,归根到底是指选择什么样的投入与产出组合的问题,这就是“作为中间商人的企业家形象

”。奈特指出企业家机能的本质,就是处理不可靠性的能力问题。其中占有资本具有重要作

用。彭罗斯提出“内在的企业家形象”与“外在的企业家形象”两结合观点,即企业内部的

组织活动与适合市场环境行为结合在一起,以增强企业进一步扩张的内部压力。这些理论观

点集中在一起,形成了马歇尔企业家理论系谱,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国内有关企业家的理论研讨较少,而对乡镇企业家的培养和选拔却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各地

已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家,其中许多人已经获得了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授予的优秀乡镇企

业家称号,报刊杂志介绍了许多乡镇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他们的创业历程和超人的思想品行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现有的企业家理论,引起了世人关注。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我们认为企业家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的产物。他凭借自身的知识,智能和胆略,以兴办企业为立足点,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优化生

产要素的组合,以企业资产增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经营目标,独立自主地在生产、流通和

服务等环节开展创造性的经济活动,并承担经营风险。其独特功能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管理职能的集中代表〓〓企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经济组织,也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

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国家经济收入必须通过企业管理体现出来,而企

业的经营目标要服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从这个意义看,企业家在行使管理职能时,

不能只从本企业出发,还要满足宏观需求,使宏观管理职能寓于企业职能之中,促进社会经

济协调发展。
(二)不均衡过程的启动调节“装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是相对的

,不均衡是绝对的。不均衡反映于经济的间断性发展,也反映于企业之间的差异和优胜劣汰

的生存竞争。企业家就是调节这种不均衡过程的有效“装置”,其天职就是在竞争中求生存

谋发展。
(三)X〖CD1〗非效率的对手〓〓实现证明生产函数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无法事先准确无误

地预测到的。或者说往往表现为滞后性,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即使投入相等,而因劳动条

件、劳动动态和劳动方式的不同,效率也会有高低差异。英国经济学家雷本斯坦把这种现象

称作X〖CD1〗非效率。X〖CD1〗非效率现象的客观存在,对经济社会是一种损失。而对企业

家来说则是矛与盾的关系,企业家做为矛射X〖CD1〗非效率的盾。
(四)两权分离中的核心阶层〓〓资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现代企业资产的法律所有

权与经营权的可分离性,正是通过各种形式得以广泛发展,特别是股份经济和股份合作经济

的出现以及“公司法”的颁布,从法律上肯定了企业家〖CD2〗公司经理、厂(场)长的地位

和作用,明确了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从此企业家不再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了,一跃成为一个新

核心阶层,驾驶着企业资产在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奔腾。
〖JZ〗二、农业企业家的历史重任
在中国,农业企业家除具有企业家的一般特性外,还有特定历史下的特殊机能。
(一)促进农户转换传统的二元观念〓〓农户是指农业人家或农业住户。农业是农业住户的一

种谋生手段,加之农业又具有适宜家庭经营的特点,甩以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农

户。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农产品商品率低,生产自给性强,自然而然形

成了一种小而全的经营观念。我们把这种小而全的经营观念和由来已久的儿孙创家立业的宗

法观念简称为农户传统的二元观念。二元观念的主要弊端是闭户锁身,苦于求生。在农户中

,户主或家长是二元观念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家庭及其经济活动中,一统天下,生活由他们

安排,经营决策由他们确定,经济收入由他们支配。一句话“家长作风”。家长作风的优点

是比较集权,有利于家庭的组织和稳定,而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精神

,使家庭成员的的情感与潜能受着压抑,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户中有少数户主或家长,率先冲破传统的二元观念,把经营观念引入家庭

,对家庭成员实行分工协作,推行经济核算和按劳分配,对工作出色者进行奖励,定期召开

家庭会议,商议家庭生活及发展经济的重要问题,在扩大经营规模和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

可喜的一步,但这仅仅是转变二元观念的开始。它的彻底转变,只参在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推

进中得到实现。
(二)把农业企业化经营由理论变为现实
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方式现代化的一种选择。面对两亿多农户,做出这种选择的可行

性在于:(1)农村非农产业的大发展;(2)开发农业的兴起;(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和土地流转集中的同步运行。其中心问题是生产规模、商品率和成本。一般而言,规模决定

成本,决定商品率。规模大、成本低、商品率高;规模小、成本高、商品率低。现行的按人

、按劳或人劳结合分配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具有束缚力,而租

赁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大承包制中的转让承包等则是扩大规模的有效方式。现在一批

具有经营头脑的人,率先采用这些方式大面积承包“四荒地”、兴办畜禽专业饲养场、家庭

养殖场、村办农场、果菜园艺场和渔业公司等,开创了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新局面,涌现出一

批农业企业家。
(三)“母亲”产业的卫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母亲”产业,40多年来,农业累计为国家

提供积累1万多亿元,加之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农民又使用农业积累大办乡镇企业,同时还

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乡镇企业的骨干力量或乡镇企业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工

业体系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乡镇企业总产值由少到多,目前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60%

以上;工农业总产值已由解放初期的25:75变成为现在的75:25。但值得注意的是母亲产业

在无私奉献的同时,自身变得相对虚弱和相对贫困了。基础设施老化,生态失衡,面对长期

干旱,许多农户只能坐等天赐,束手无策。加之近年来滥发洪水,大面积遭受极大的损失。

当前,振兴农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要用战略眼光从勤劳、朴实的农民中选择和培

育一批“母亲”产业卫生〖CD2〗农业企业家,国家给予优惠政策,使他们热爱农业、献身

于农业,把农业生产搞好,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状况,

使“母亲”产业与其它产业同步协调发展。
〖JZ〗三、农业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的物质生产部门,它同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

社会经济部门相比,有显著的特点:(1)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2)生产时间长、

劳动时间短,劳动时间穿插在生产过程之中;(3)劳动产品具有周期性或季节性;(4)土地的

质量与数量对财富积累影响较大。这些特点要求,从事农业生产,首先要遵循自然法则,但

也不能拘泥于自然法则,应用经济法则调节或影响自然法则。所以,农业企业家的素质,应

该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智能要素,主要指:(1)观察力。对天时、地理、社会需求、生产

对象的发展变化,能进行每锐观察。(2)记忆力。对观察的印象或结论,能在自己的大脑中

贮存起来,日积月累,形成一个系统的信息库一数据库。(3)洞察力。以(1)和(2)为基础,

把握方向,预测未来,确定经营方案,指导经营活动。另一个是非智能要素。主要指志向、

受好与吃苦耐劳精神,志向是奋斗目标,“有志者事竟成”。受好是志向的力量源泉,而勤

劳可使爱好和志向变为现实。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智能要素与非智能要素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一定的知识结构。农业企业家应具备“开”字

开知识结构,或称纵横双交的知识结构。纵向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生产有关的

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有关管理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两相并立,视为

开字的两竖。横向知识也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前沿科学,如分子

科学、基因工程等;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人文、历史及方法论的基本知识,前者视为开字的

上横,后者视为下横,后者随着前者的发展而发展。
〖JZ〗四、农业企业家的群体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决定着农业企业家的群体结构。农业企业家群体结构的形成,与农业企业化经

营一样,既是一个奋斗目标,也需要一个过程。做为目标是指经营活动的专业化和经营行为

的规范化;作为过程是指农业企业家群体的数量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由低水平向高水平推

进。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创建农业企业家群体结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长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致富的实践证明,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

多种经营的路子十分宽广,潜力很大。但从政策导向看,存在着重产品轻人才现象,致使有

些产品的生产量大大增加了,但组织化程度很低,丰产不定丰收,丰收了也一定有经济效益

,买难卖难的现象不时困扰着农民和农户。因此,农业企业家的专长结构,要体现在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的四大环节之中。
(二)年龄结构〓〓按照一般规律,农业企业家的年龄结构也应该是老、中、青三结合。但从

现有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现阶段应注重在中青年农民中培养和选拔农业企业家。
(三)性别结构〓〓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提倡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绝大多数农村妇女在承

担家务劳动的条件下,积极参加了各种生产劳动,有的还参与了各种社会工作。但从总体上

看,重男轻女的现象在农村还普遍存在。农村妇女大约占农民的1/2,占全国总人口的1/3,

她们的素质及其参与经济活动能力的大小,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意培养女性农业企业家,

具有现实意义,她们不仅能影响和带动全体农村妇女参与各种经济活动,发挥“半边天”的

潜能,还能对农户家庭和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起促进作用。
(四)民族结构〓〓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大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边疆省区,与邻国交往较

多。因此,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选拔一批少数民族农业企业家,对于振兴少数民族的经

济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JZ〗农业企业家的培植
如何培植企业家,首先要弄清楚企业家形成的内在动因。就现有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看,大致

有三个方面:(1)心理分析的趋向。其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熊彼得。他认为企业家的动力在于

个人成功,或者说个人成功的动力大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这与行为科学所论述的五阶

层需求观点相一致;(2)人力资本的趋向。这方面的论述较多,其基本思想是企业家的能力

来自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正规教育,不注重人的精神和智力素质;(3)社会性分析的趋向。

这方面研究强调社会文化和宏观经济条件对企业家阶层形成的作用,强调企业家产生的集体

性。这三种研究趋向,侧重点不同,各有一定的客观实在性。如果把上述三种趋向融为一体

,将更符合客观实际。据此我们认为培植农业企业家有三条重要途径:
(一)开展专业教育,为农民企业家成长打好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许多国家特别是

发达国家已明文规定,农场主和农业企业的主要经营人,必须接受大专以上的学历教育,取

得身份证明才能就职。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应进一步改革农业专业教育中的录取和分配制度

,面向农村,面向农业,使农民和农民子女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学校接受专业教育。毕业后再

回农村就业,彻底解决教育和使用相脱节的现象。这方面关键在于调整好学历层次和知识结

构,首先要普及农业中等专业教育,为推进高等专业教育打好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发现优秀人才〓〓职业培训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主要是通过农业推广体系来实施。在我国,对农民职业培训教

育尚未制度化。一个未接受专业学历教育的农民,要从事农业企业化经营,需要通过职业培

训教育,掌握农业自然科学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获取这些知识可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

习等途径。
(三)改善社会环境,促进农民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社会环境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素

养、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法规系统、产业结构等方面,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人们思想

观念的转变。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持续推进农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建设,让更

多的农民进入非农产业;2.切实搞好农业现代化建设,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武器农业;3.

各级政府要加强农村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农业商品经济发展提

供方便;4.摒弃社会偏见,树立爱农、学农、务农的新风尚,使农民中的优秀人才能留在农

业中发挥作用;5.建立健全农业企业化经营的法规体系,确立兴办农业企业的法律程序;6.

引导农民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鼓励农民扩大生产投资。
(四)树立农民企业家的光辉形象,带动农民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农业企业家虽然

还是一个新提法和新问题,但实际上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农业企业家,或者是未被各级政府正

式命名的农业企业家。注意对这些人的先进事迹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将会大大促进农业

企业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西北农业大学〓杨陵〓712100)〓〓责任编辑:刘学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