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社会控制的变迁
〖JZ〗钟〓〓年
社会控制是通过社会力量使人们遵从社会规范、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本文对中国乡村社会
控制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探索,逐项评说了乡遂制、保甲制、宗法制、乡约制等传统的社会控
制制度,分析研究了礼与法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指出礼法并施、各用其长是中国乡村
数千年社会控制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并认为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控制手段对我
们构想今后的乡村社会控制制度极具参考价值。
作者:钟年,男,1961年生,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JZ〗一
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从猿向人转变之初
是无此制度的。古籍中对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作了生动的描述:“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
生群处,知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
(《吕氏春秋·恃君览》),或说“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娉”(《列子·
汤问》),可见那时的人类尚处于一种散没无拘的自由状态。
但是,既然群处,就必会发生群中个体间的互动,互动而无规则,社会生活就无法维持,尤
其是人口增长而致群的规模越来越大之时。这一点,不独人类为然,动物亦是如此。营群居
生活的动物如蚂蚁、蜜蜂等,均可见到等级森严、分工明确的喀斯特制(caste);在更高等的
动物中,其群体生活规则的完备,更为人类所始料不及。以珍·古多尔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
野生灵长类动物的长年观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十分有价值的材料。〖ZW(〗参见(英
)·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中译本),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郑开琪、魏敦庸编:《猿
猴社会》,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ZW)〗不过,动物的群体规则只是出于本能,还称不上
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