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

时间:2010-07-27 23:41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味精 点击: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陈阜〓蒋建平〓魏炳传〓李文娟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10009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受人多地少与食物需求量大等国情制约
  

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之策略陈阜〓蒋建平〓魏炳传〓李文娟
(北京农业大学〓北京〓100094)〓〓〓(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受人多地少与食物需求量大等国情制约,我国以粮为主的种植业结构基本特征不

会改变,但随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商品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粮〖CD1〗经〖CD1〗饲三元结构

是必然趋势。种植业结构调整要立足于当地条件和环境,与共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化服

务条件相适应,避免盲目进行和短期行为,本文通过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变动趋势及社会经济

发展需求的分析,提出调整方向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种值业〓〓结构〓〓调整
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国种植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①如何使生产结构转向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产品走向市场具体竞争力;②如何使种植业生产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协调

,农产品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基本平衡;③如何使各种资源得以高产有序利用。保护和改

善生态环境,使生产持久发展;④如何建立合理的粮〖CD1〗经〖CD1〗饲三元种植结构,促

进整个种植业生产的功能与效益。这些问题都与种植业结构调整直接相关。
1、我国种植业结构特征及发展规律
1.1〓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食物需求量大,粮食生产长期以来作业种植业的基础,因此决定

了我国种植业结构以粮为主的基本特征。“国以农业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从古至

今已沿袭了许多代,尽管社会形态不断改变,但人口众多、耕地较少、经济落后等基本国情

仍没有根本改变,以粮为主这一种植业结构特征一直保持下来。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

翻了近两番,但粮食供需矛盾还明显存在,我国食物结构中粮食占绝大比重 ,而且又是畜

牧、水产等养殖业的基础,粮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安定。
1.2〓随农业现代化进程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业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饲料作物三元

结构逐步确立并趋势于完善。相应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传统农业是典型的“小

而全”生产结构,人物的多样性非常突出。建国以来,农业由传统方式逐步向现代农业过渡

,种植结构变动基本趋势(1952-1991)是粮食作物面积呈曲线下降,从82.8%到75.1%;经济

作物面积从8.8%到15.7%,其中蔬菜瓜果类作物面积上升快,饲用粮食数量增加很快,但饲

料作物生产还未独立出来。
1.3〓区域资源条件与经济水平的不均衡导致种植业空间布局差距较大,贿随着农业发展变

动也大,黄淮海地区60年代到70年代是缺粮地区,但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太

湖地区是历史上的粮仓,而今由于非农产业高速发展和人口密度增加,可提供的商品粮日趋

减少,经济作物中产区变动更为剧烈,如辽河平原棉区已基本消失,四川盆地、汾渭平原、

洞庭湖平原等一些老棉区规模呈缩小趋势,而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三省棉花生产规模不

断扩大,面积、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新疆内陆棉花也发展飞速,面积和产量已接近全国的

1/10,种植业结构演化是逐步向适应商品经济与物作适宜产区集中。
1.4〓政策因素及宏观调控手段对种植业结构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历次种植业生产的波动无

不与之直接相关。建国初期种植业迅速恢复和发展,此后又掉入低谷,1976年与1965年相比

,人均粮食占有量仅增加1.52kg,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基本没有发展,1978

-1984年,随农村改革开放,种植业出现空前的高速增长,粮、棉、油增产幅度相当大,但

此后几年,又出现新的停滞和徘徊,现阶段为适应经市场纱刘又进行新的调整,种植业每一

次大的波动几乎都是由政策因素所致。
2、市场纱刘下种植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及问题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将使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及专业化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

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为商品,受市场价值规律所左右。在这种

新形势下,种植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主要表现在:
2.1〓种植业生产以提高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收益为基本出发点,追求较高的成本利用率1978-

1991年,我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由30%提高到60%,粮食商品率由16.4%提高到35.7%。1980-1

991年,种植业总产值由1378亿元增长到4662亿元(当年价格),但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总

产值的比重由72.6%上升到20.6%,同期粮食播种面积缩减493万hm2,粮经作物面积比例80

:11变为75:16,反映出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及其市场需求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愈来愈强烈。
2.2〓随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及消费水平提高,发展优热产品,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价格竞

争能力,已成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农产品卖难的现象与品质不佳是密切相关

的,它造成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矛盾不协调。稻米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品种,在激烈竞争的国

际市场上处境不佳,由于优质米少、品种杂,近引进年出口数量受到限制,而泰国、日本的

优质米却打入我国国内市场。
2.3〓种植业生产及产品的逐渐多样化、专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多样化具体表现在:①开发

富有本地特色的“名特稀”产品,如江苏的太湖香粳,北方早区的燕麦等,这些产品市场潜

力大、价值高;②开发某些作物品种的不同用途的亚种,以满足不同的消费或转化途径,如

玉米中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甜玉米、糯玉主、笋玉米及青贮玉社等;③开发不同等级

的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如大米的特级、互助、二级产品;④通过各种途径如设施

农业、开发反季节农产品,氢传统的“淡季”供应变为“旺季”。
2.4〓种植业的粮〖CD1〗经〖CD1〗饲三元结构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饲料作物生产逐

步从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业化生产。长期以来饲料生产在种植业中的不明确、不独

立的现象有所改变,饲料作物生产的布局及种植技术有其特点,粮饲分开有利于提高其生产

力和产品质量。目前我国饲料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5%-20%,到下世纪初估计要达到30%--

40%,发达国家目前已达到50%-70%,随消费水平提高及食物结构改善,饲料粮从比重到绝对

数量的上升是必然趋势,需要将饲料生产作为一项专门性产业来抓。
2.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的目标是如何获取更多利润,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粮食面积

不断调减,持续下去可能使粮食生产再次萎缩,由于种粮效益低,各地纷纷扩大经济作物及

一些高价值作物种植,使粮田面积不断被压缩。如博白县,七·五期间是广西商品粮基地,

人均粮食400kg,近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田面积压缩很快,以致当地农民粮食不能自

给,需要从市场购粮。
2.6〓由于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对变化的市场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导致种植结构调

整的盲目性多。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少数地区,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较好,对引

导农民进入市场作用很大,但大多数农区缺乏这种条件,信息服务较关,各地时而发生因滞

销造成的产品积压甚至毁掉,农民利益直接受损。如安徽的滁州1993年扩种西瓜2.7万hm2

,产量10亿多kg,但上市集中,导致价格一降再降,大量西瓜卖不掉。
2.7〓由于市场纱刘往往注意眼前利益,对长元的持续发展影响较大。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

普遍差,一些地区的农民为谋取地方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时通过向生态环境转嫁成本来降低

自身经营成本,或对资源的滥用破坏性产生来提高经济效益,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的破

坏,影响种植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3、建立持续发展的种植业三元结构
从近10年我国种植业的发展趋势和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的发展前景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其面积构成大致以50:18:25较为合理,其中经济

作物面积稍有增长,粮食作物(主要指口粮、工业用粮部分)面积基本稳定,而饲料作物(包

括饲用玉米、青饲作物及部分饲用水稻、豆类、杂粮等)要独立发展。
3.1〓粮食作物结构。转入市场经济,我国粮食面积近期估计仍有小幅度下降,应稳定在1.1

亿hm2,但由于单产提高,总产量可能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①水稻:现占粮食总播面积2

9%,除去作为饲米的部分,面积逐渐稳定在25%左右。②小麦:目前占粮食总面积的275,面

积宜逐步稳定在25%左右,增加产量的希望寄托在提高单产上。小麦是我国粮食进口的主要

品种,通过增加适当的物质投入和技术投入,近期单产人213kg提高到250kg是可能实现的。

③玉米:面积已占粮食总面积的19%,目前仍有上升趋势,可望达到25%。
2.3〓经济作物结构,包括棉花、油料、糖米作物、瓜果蔬菜用户其它特用经济作物。随市

场经济发展,经济作物面积、产量仍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改善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商业

品质、加工品质以及开发加工途径与加工技术是进一步发展的重点。①棉花:从需求量来看

,近期500吨左右,面积应稳定在600万hm2左右。棉花商品率高,生产经营中风险性也大

,面临市场价格、销售及病虫、气候灾害等威胁,容易造成生产滑坡,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

保护政策以防止大起大落。②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茶生、芝麻等,从发展趋势看,面

积不会增加多少。稳定在1100万hm2左右,总产呆望在2000万吨左右,主要目标放在提高

单产和品质上,并选择适宜种植区和集中产区。③糖料作物:主要包括甘庶和甜菜,从80年

代初到90年代初,糖料作物面积增加近1倍,产量翻了一番多,由于糖量消费大,每年仍进

口食糖近150万吨。糖料面积将稳定在200万hm2左右,总产9000万吨左右,糖料需求仍会

增长,发展重点应放在提高单产上。④蔬菜瓜果:蔬菜90年代初比80年代初面积扩大了80%

以上,从发展趋势看,种植面积宜稳定在6600万hm2左右,主要靠设施农业提高其产量,

发展重点是调整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
3.3〓饲料作物结构。主要包括饲用粮食作物、青绿饲料等,合计面积应占到总播面积的1/4

,饲料粮要达到1.5亿吨。①南方水田:冬季农业开发与发展饲料作物生产相结合,在充分

利用南方冬季良好的光热水土资源同时,促进三元种植结构发展,解决稻区饲料缺乏的问题

。南方稻田有2000万hm2,可种冬作物的1300多万hm2,尚有660多万hm2未被利用,开

发潜力较大。②南方丘陵早地通过间套作方式发展多熟种植,增产粮食与饲料。我国南方旱

地有1300多万hm2气候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熟复种,云、贵、川、湘、鄂、浙六省近年来推

广示范带状轮作多熟制,每hm2可增产粮食1875kg、青饲料22500kg。③北方条件较好的地

区,可采用多种形式的间套复种,增加玉米、大麦及贮饲用作物生产,把传统农业中绿肥生

产转向青绿饲料生产。北方广大旱农地区可通过粮草轮作、退耕种草等,发展优势饲草生产

。④饲用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薯、大麦、水稻等要选用适宜的饲用型作物品种,提高其饲

用价值,据有关研究结果,水稻和玉米如果选用饲用品种,其价值相当于普遍品种的1.5-2

倍。
参考文献
1.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之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
2.中国饲料区划课题组,中国饲料区划,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刘翼浩等,中国耕作制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4.邹超亚,中国高功能高效益耕作制度研究进展,贵州科技出版社,199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