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上郑花菜种:品牌时代步履蹒跚

时间:2010-07-27 23:46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饺子 点击:
上郑花菜种:品牌时代步履蹒跚 陈良和 入冬的早晨,有点寒意,马屿镇上郑村的田头,稀稀落落地,几个花菜种农。 家就安在田边,该是播种的季节,种农积极性却不高,不是天气使
  

上郑花菜种:品牌时代步履蹒跚

陈良和

入冬的早晨,有点寒意,马屿镇上郑村的田头,稀稀落落地,几个花菜种农。

家就安在田边,该是播种的季节,种农积极性却不高,不是天气使然,而是因为今年的花菜种没有卖出好价钱,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今年的花菜种收成后,没有几个钱真正落进种农的口袋。

背景

上郑村花菜种苗基地建成已有30余年历史,近10年来,由于杂交花菜种的研发成功,更使生产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而且还辐射周边乡村(如江浦、曹村等),相继种植花菜种。据统计,目前我市花菜育种面积达300亩,其中上郑村占2/3强,在浙南地区享有盛誉。

一组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上郑村花菜种的种植情况:上郑花菜种苗基地面积达200亩,占全村总面积的46%:全村283户,育种户占43%;年种苗生产逾2500公斤,收入达350多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80%。

但就是这么一个支柱产业,这样的生产规模,在全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时,面临严峻挑战。

现状

“价格便宜了,赚钱难了。”在田头,一对父子种农以这样的开场白接受记者的采访。父亲是位老种农,用20多年的时间把最初的几分田扩展为如今的6亩多,因为“没有别的营生”,儿子也在七八年前当上了种农,现在也有了4亩田。在上郑村,全家从事花菜育种,是很普遍的现象。

当种农这么久,父子俩最怀念的是1998年,“一公斤种子6000多元,比黄金还贵!”当时的情形是,受天气的影响,上郑村的花菜种产量低,奇货可居,种子商来收购,价格由种农说了算。“他们(种子商)逃不出我们上郑的圈子。”老种农用这话来概括曾有的辉煌。

但是,随后的几年,特别是近几年,再没有种农把话喊得这么“牛”。

今年6月,收获的季节,因为受天气影响甚微,种农们的产量都不错。但好产量没有带来好收益。“我家有固定的户头(种子供货渠道),今年也只是做到保本。一些散的种农,都多多少少的亏了。”老种农的儿子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来解释亏本的原因。1亩地,需投资近1万元的成本(包括种子、肥料和夹花工人的工资),亩产30多斤,卖给种子商每公斤800元。投入产出之间稍有差额,但这不是纯利润。因为连年收入都不是很好,不少散户的投资成本都是向信用社借的,利息要还;花期到时,要赶紧夹花,夹花工人的工资是铁板钉钉的,1亩地近50人,20元一天,包一顿中餐,每天要现金支付;种子被收购后,赊帐严重,800元一公斤的,通常只付一半,剩下的,要到开春后才能还上(这还算好的)。利息、工资现金支付和赊帐,三者将散户仅有的些微收益吞噬得干干净净。

据悉,因为花菜种卖不上一个好价钱,今年有将近一半的种子被留存在了种农家中,以期来年形势会有所不同。“你预计明年形势会有所好转吗?”这问题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记者采访时,遇上一农户正种茄子,说是花菜育种没赚钱,改种别的试试。老种农说,这两三年,村里出去做蛋糕等生意的人多了,留下来的散户预计到12月份改种的会更多一些。“都说不熟不做,谁知道改种别的之后是否就会一定好呢?”农民靠天吃饭,对未卜的前程一片茫然。

原因

上郑村育种大户郑庆一家今年的收成情况和往年没有多大出入。其儿子郑永开解释,他家有自身的优势。首先,郑庆一花菜育种30多年,一定的原始积累使他家不用贷款。其次,他家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庆一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郑永开说到了点子上,散户们所缺乏的第二点,正是他们亏本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村里种农们育种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此,真正叫得响的品牌却没有几个。采访中,种农们都提到一个温州来的、叫老邵的种子商,散户们的种子大部分都由他吃进。据种农说,老邵每年来上郑村收购种子近500公斤,付一半的收购款,回去后,弄上自己的品牌,每公斤能挣上800多元。“老邵这几年靠着我们上郑村发了,到处都有房产。”说这话,种农心里酸,因为替老邵作嫁衣的是他们自已。

种子没品牌的苦,一部分中等规模的种农也尝到了。虽然有自己的“户头”,但是因为没有响当当的品牌,压价现象总是常常发生。另外,没品牌也常导致经济纠纷。上面提到的那位老种农曾经就因为这事与上海一家公司打上了官司,花了三四万元钱。

出路

大家都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今年,村里44个散户成立了兴农蔬菜种苗有限公司。但是几个月后,美好的初衷被现实给粉碎了。该公司监事、村会计郑圣旭对记者说,公司成立后,44个成员44种想法,工作很难开展。另外,由于各家的种子质量参差不齐,一时也很难就此去创一个品牌。目前的情况是,仍然各自为战、自产自销。

但是散户的这种随意性给其他种农造成了困扰。一位中等规模的种农说,竞争的结果,最明显的,是价格提不上去。郑永开说,现在花菜的杂交品种市场还没有饱和,但上郑村种农出去拓展外面市场的人很少,他们只是在省内互相竞价,挖本村人的墙角,其结果是一损俱损。

郑永开总结多年的种植经验,认为上郑花菜基地想要继续发展,必须走出去。这几年,“庆一牌”花菜种一直朝这方面努力,在全国各地抢占市场,今年种子价格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可以说是一个成效。

今年7月份,该镇岳忠花菜育种场有了自己的站,开始做网上业务。

同行的马屿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庞子千对此有更具体的想法,他认为上郑村要创建独家花菜种苗产业化有限公司,做到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利益分享、产销明确的联合体。此外要加强服务网络的建设,组建种苗营销队伍,广泛开展联系和沟通,提高知名度。

或许,从这些花菜育种大户和关心这一产业的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上郑花菜种苗基地的曙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