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重新认识中国农民

时间:2010-07-27 23:49来源:www.panpan.org 作者:皮毛 点击:
重新认识中国农民 [CD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一席谈本报记者〓余向东 陈学艺所长不是那种只知道呆在书斋里埋头经卷的人。听他谈话,有理论,有实际,轻松
  

重新认识中国农民
[CD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一席谈本报记者〓余向东


陈学艺所长不是那种只知道呆在书斋里埋头经卷的人。听他谈话,有理论,有实际,轻松诙

谐中见深意:
〖JZ〗变化中最大的是农民
改革以来,变化最大的是农民,中国农民获得了一次新的解放。农民在生产上有了更多的自

主权,生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1980年以前,生产队上工下工吹哨子,不准迟到早退,生活

上外出要请假,需队长批条才行,儿媳妇回娘家串门儿都要讲出一个正当的理由。现在完全

不同了,生产上愿种什么庄稼没有硬性限制,不愿种地而外出做工跑买卖的,田地可以包到

他人代种。想东南西北的走走看看、旅游一番更在随便得很。从传统观念看,农民是依附于

土地、足限于土地的,实际上现在农民比城市工人、比知识分子更能够自由发展。农民有了

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正是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CD2〗这一生产力诸要素中首要因素的作

用,在有力的推动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巨变。这个了不起的变化不认真注意是不行的。
农业问题也好,农村问题也好,归根结底都是农民问题,现在农村改革关键应把有关农民的

政策搞好,过去说总认为市场繁荣、粮食增产就行了,而国家要粮食,农民要发财,这个矛

盾必须解决。如果不尊重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持久的积极性,那么也就没有持久的增产与

繁荣。前几年的粮食徘徊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JZ〗农民变化的深层动因
几年前温州某地有一位青年农民问乡长:你去过北京没有?你去过中南海没有?你没去过我去

过,我是弹棉花赚钱弹到那里去的。农民的变化,不仅很多人外观上不再是“土老冒”,职

业上不再单纯务农,而且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上都有很大变化。有些农民一个字不,却能走

南闯北,能干出象样的企业,成为十万百万富翁。你说值不值得研究。只要政策对头,农民

群体中蕴藏的生产热情与生产潜力是无穷的。9亿农民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需要很好

开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得以推行?乡镇企业为什么能惊人地迅猛发展,

因为它们给农民带来了实惠,农民就有了积极性。而有些政策、有些行政命令难以推行。那

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考虑农民的利益,因此也就很难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
在深圳有一个说法:“一等农民不种田,二种农民种菜田,三等农民种粮田。”为什么农民

种田的积极性下降了。同样是因为没有把利益关系理顺,没有按价值规律办事,有些地方提

“学雷锋、种棉花”是难以行得通的。有更高收入的职业吸引农民,他们当然就不会再种田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嘛。现在农业生产搞得好的地方、人少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富裕安定

,往往恰恰相反。广东潮汕地区人均只有四分地,温州地区人均只有五六分地,那里却很富

裕。
〖JZ〗农民分化成不同阶层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农民的变化表现在发生了阶层分化。过去农民是单一的人民公社社员,

现在则分化出不同的层次,如纯粹务农者阶层、乡镇企业职业阶层、乡镇企业管理者阶层、

个体工商户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等等,不同阶层在职业、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价值观

念等方面有所差异。在江苏无锡80%的农民搞乡镇企业,在吴县华西村、天津大邱庄等发达

的农村,已经有95%以上的农民不种田。当然农民的分化在不同地区程度不同,但总的趋势

是明显的。农业本身是不可能容纳太多劳动力的,农村工业化也是必然趋势。现在就怕农业

劳动力转移不出去,第二、第三产业的容量很大,应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支持农民向

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进城就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农民进城是来寻找生产和生活门路的,

他们自己买车票来,有活就干,没活走人,吃苦受累毫不抱急。有些地方赶他们抓他们是没

有道理的。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研究如何疏导、顺应这一时代发展的潮流。
现在的中国农民,是世界农民家族中的特殊群体,尽管实际职业已经有了较大的转移与分化

,但由于现行户籍制度的规定,在身份上依然是农民。
〖JZ〗既是生产群体又是社会消费群体
因为在过去农民是与农业生产、与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往往就把农民看成生产群体,而

忽视了同时作为消费群体和社会群体的农民。这种思想意识延续到现在,仍然在许多方面忽

视了农民的存在,许多地方的农民“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要钱”,因为生活中

可供农民选择的东西实在不多。例如电影,反映农村题材的一年有几部?再如电视,全国家

庭拥有的电视机总量中,农村已占多数,并且农村的收视率也很高,但是有多少电视节目是

为农民制作的?再比如农村教育问题,个别地方出现“学荒”,在不断产生新文盲,我看期

中一个原因就是民办教师的待遇问题。待遇低,加上一心挂两头(教学加种田),民办教师很

难有积极性。
当然,一些地方的农民开始主动追求生活的享受与高质量,如组织农民乐队、农民篮球队,

但这些还是个别现象,短期内难以形成大气候,一方面因为解决温饱之后的农民,转而追求

文化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社区组织的引导。
〖JZ〗有意识地引导农民〓争取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改革的同时,也有社会变革与之相适应。

我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首先是社会主体农民分化成不同阶层,其次是农村组织结构发生

变化。但是相对来说,后者落后于前者,农村社会变革自发性很大,有意识的引导不够,许

多基层组织只是换了个名称,而没有适应变化了的农民而变化。
整个说来,社会变革滞后经济改革,为什么有些地方干群关系恶仑、人际关系复杂了、封建

迷信重新出现了?就是因为经济形式变了,而管理手段没有变。而在那些管理得比较好的地

方,往往是通过乡镇企业等经济组织在起作用。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农村社会组织太单一

。社会稳定应该是多种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农村的许多问题,如社会管理的民主化问题、

文教卫生问题、社会保障与福利问题等,都需要认真研究。
今后的农村改革,经济增长当然还是第一位的,但必须强调要总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

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象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在争取农业发展和加快农

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争取农村社会面貌有一个新的变化。
总之我主张研究农民,农民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体,是农村一切一切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中国的主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