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 ·故事 ·史海钩沉 ·人物档案 ·地方风俗 ·谚语大全 ·讽刺与幽默 · 赚钱 · 法律 · 在线教研 · 会员中心 · 心理测试 · 魔鬼词典 · 顺口溜
 
主页特效 网页特效 百家姓
娱乐 歇后语 绕口令 脑筋急转弯
 
谚语 谜语 名言 邮政编码
便民 酒方 验方 偏方 站长工具  
 
算命 风俗 手相 爱情
女孩 音乐 面相 星座 血型
 
饮食 穴道 偏方 医药
生活 软件 硬件 解梦 高考



   JS特效



实用工具
便民服务 加密解密
 
魅力高密 民间故事 Flash教程 PS教程 最新国内新闻
新华字典 黄道吉日 英语园地  万年历 Html2anycode
  首页 | 美图 | 短信 | 安全 | 校园 | 网站 | 游戏 | UFO | 文秘 | 生活 | 信息技术 | 论文 | 人生 | 情感 | 日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大全 > 理工类 >

我国能源安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思考

时间:2010-07-27 23:50来源:盼盼的家园 作者:味精 点击:
免费获得VIP用户:按照以下提示点击操作后方可查看文章内容(免费)第一步,点击下面歌曲连接 第二步,点击下面搞大了免费邮箱广告 第三步,点击下面文字连接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
  

免费获得VIP用户: 按照以下提示点击操作后方可查看文章内容(免费)第一步,点击下面歌曲连接 第二步,点击下面搞大了免费邮箱广告 第三步,点击下面文字连接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能源安全不仅包括能源供应的安全(如石油、天然气和电力),也包括对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长期以来,能源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我国政府对能源一直予以高度重视。邓小平1982年曾经指出:"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能源、交通是重点,农业也是重点。"邓小平将能源放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第一位,体现了他规划经济发展格局的远见卓识,也说明了能源对我国国计民生的至关重要性。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的能源建设方针。这也是中国政府"十·五"期间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方略。如何认识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问题,采取何种应对策略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这是关系到能否全面贯彻"十·五"计划纲要,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规避危及能源安全的风险出发,就我国能源安全中的若干突出问题作些探讨。

我国能源自给能力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举的方针

我国已经实现了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即在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必将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激增。

能源安全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源的供给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7%,而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仅为4.6%。据估计,我国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亿吨,仅可供开采14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631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不过32年"‘(当然,这种估计的准确性也值得商榷,因为它可能忽略了新的矿藏能源的不断探明)。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制约性因素是人口众多,导致能源资源的相对匮乏。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煤炭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42.5%,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人均天然电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3.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我国的能源需求与供给必然产生缺口。我国经济20年来的迅速发展是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1980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中国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需求之间已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这个缺口将越来越大。有专家测算出我国国内能源的缺口量:在21世纪初期将超过1亿吨标准煤,2030年约为2.5亿吨标准煤,到2050年约为4.6亿吨标准煤。这种估计的准确性到底有多大我们可以暂不考虑,但我国的能源缺口在逐年增大,进口依存度将逐步扩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最主要问题。仅在石油需求上,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由于我国能源自给能力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们必须实行对外开辟海外能源渠道和对内节能并重的方针。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能源资源的开发,参加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在全球能源领域占领战略制高点。要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在日趋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中占据主动地位。然而,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从长远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必然会出现某些资源绝对稀缺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节约能源、开发替代和节减消费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国内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力度。

据专家分析,我国节能潜力巨大。其一,我国产品能耗高。中国主要用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5~90%,加权平均高40%左右。例如,我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每千瓦时404克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317克标准煤,高出27.4%;我国每吨钢可比能耗平均为966公斤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是656公斤标准煤,高出47.3%;我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公斤标准煤,而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公斤标准煤,高出58.1%。我国国内企业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落后的与先进的相差1~4倍。其二。产值能耗高。中国的产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每公斤标准煤能源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而日本为5.58美元,法国为3.24美元,韩国为1.56美元。印度为0.72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6美元。经测算,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降低高能耗行业的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以及居民生活用能优质化等措施,近期国民经济产值能耗节能潜力达3亿吨标准煤左右。我国"十·五"期间总的节能潜力约为4亿吨标准煤。

能源节约对我国实现跨世纪的经济和能源发展目标。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科学的预算分析。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1995年2.33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的1.25吨标准煤,2030年的0.54吨标准煤和2050年的0.25吨标准煤。由于节约使用能源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所以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突破口。节约能源被我国专家视为在我国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可以大大节省能源开发的投资。在未来的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基本格局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耗量减少的直接效果就是煤炭运输量的减少和污物排放量的降低。因此,节能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各行各业都必须重视的工作,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面对我国在世界能源领域竞争中的不利地位,我国应该加快实行能源储备制度

当前,国际能源命脉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在日趋激烈的国际能源竞争中,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劣势。以石油资源为例,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石油公司垄断了全球已探明优质石油储量的81%。发达国家利用其对石油资源控制的优势大搞战略石油储备,实际上是对世界能源资源的掠夺。仍然以石油为例,发达国家一般有120~160天的战略储备。去年9月份油价高涨,美国政府就通过动用战略储备平抑油价。由于中国没有这一方面的战略储备,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前几年油价大幅走低,甚至跌破10美元每桶的时候,我们应该大量购进原油才是,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买;相反,去年油价大幅上扬,我们的原油进口量竟然突破7000万吨,花去近150亿美元。这大概是我国外汇储备的9%。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储量占经合组织国家中政府战略石油储备总量的60%。其石油储备体系包括民间的商业储备和政府的战略储备两部分。战略石油储备完全由政府承担,并授权能源部具体负责。美国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5年,由国会授权政府开始兴建庞大的应急石油储备体系。到1991年已为战略石油储备拨款190亿美元,其中用于购买原油160亿美元,其余用于储备设施建设。在储备规模方面,初期战略储备目标为5亿桶,相当于90天的进口量。后来将储备目标修订为7.5亿桶。1997年美国实际战略储备量为5.64亿桶,相当于67天的进口量。美国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国家安全的需要,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石油战略储备,每天向市场投放112万桶原油,起到了稳定市场、平抑价格的作用。石油储备是日本一项基本的国策。日本的石油储备也分为政府的战略储备和民间的商业储备两种。政府储备目标为90天的进口量。目前已建立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并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日本用于石油储备的事业费,加上给予民间的储备补贴,合计己达2万亿日元。这笔庞大的开支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安全成本"。到1997年,日本政府储备可供154天使用。加上民间储备,总量达到9722万立升。也就是说,即使石油进口中断,日本利用战略储备也可以维持半年左右的需求量。

国外的石油安全战略对我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我国目前没有战略储备油田或天然气田。我国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目前探明的储量远低于美国和俄罗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未来20年中国能源消耗需求较之目前增长一倍左右,其中煤炭将会达到26亿吨,石油3亿吨,天然气800亿立方米。中国自己的资源前景并不乐观,除煤炭资源尚能满足21世纪的需求外,如果不考虑进口,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只能维持到2010年的能源消费增长。在1996年中国石油进口达到2262万吨,超过出口,从而使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预计在本世纪中期,中国的能源进口将超过能源总需求量的50%以上。如果不尽快扭转目前大量开采和使用国内资源的做法,不仅会使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不足,而且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会影响到子孙后代,损害中国的长远利益。在一个能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国家,资源的储备就更加重要。国家应有计划地将某些勘探好或开发好的油田或天然气田封存或减量开采,作为战略储备资源和储备库。还要根据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化,抓住时机以低价购进更多的石油,充实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同时,应鼓励企业实行能源商业储备。

为建立能源储备基地,首先要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实现技术方面,储备的选址和布局要从地理环境、接卸条件、动用效率、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等多方面考虑,还要适当分散和规模适度,遵循进出油方便、靠近输油线、炼厂和集中消费区的原则。

我国的能源结构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成不利影响,要把能源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洁净技术和替代能源的开发上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经历了几个阶段:18世纪以前,木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首位;到19世纪下半叶,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1965年,石油首次取代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首位,由此开始了"石油时代"。石油、煤炭等这些当前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都属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在当今世界,矿物燃料提供世界91%的一次商品能源,其中煤炭占28%,石油超过40%。

在我国能源的品种构成中,优质能源比例很低。目前,煤炭消费量已经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以上,近乎世界同类平均值3倍。煤炭是一种肮脏的燃料,它每产生一单位能量所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29%,比天然气多80%。如果大量使用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甚至还会引发与周边国家外交关系的紧张。我国的煤炭资源又存在着固有的质地差、运输距离长、污染严重、热量不足等问题。更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的不利结构方面雪上加霜。很难想象一个依靠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大国其经济发展不受到严重制约,也很难想象劣质能源可以支撑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并从工业化走向现代化。虽然据估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供应量的比重可能降至50%以下.但煤炭仍将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扮演最主要的角色。由于煤炭消费量的80%是原煤直接燃烧。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一些城市烟尘污染外,我国酸雨现象也频频发生,每年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以上。能源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环境问题的核心。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此外,我国由于广大农村商品能源短缺,薪柴消耗超过合理采伐量,造成大面积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大量秸秆不能还田,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肥力下降。

改善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但是,中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能源资源条件决定的。在中国的能源资源中,煤炭占绝对的优势,达到常规能源资源总量的85%,而水能占12%,石油和天然气仅占不足3%。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能源生产格局就是以煤炭为主,未来煤炭工业仍将在整个能源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着重在煤炭生产、加工和利用上作文章,其重点是提高原煤的入洗比例,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但是,我国能源技术比国际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5年至20年,还不能适应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的要求。这是制约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的技术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完成。在同国外的能源合作中,我们应该把能源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目标。

此外,要加强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替代煤炭的过多使用。目前的煤炭替代能源除了石油、天然气外,在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要加大非矿物燃料的研究和应用,如核能、水能、氢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高温地热资源等比较洁净的能源。目前,这些能源在世界各地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用。当然,由于受地域、时间、技术和资源多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上述能源在大规模推广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面对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加快能源研究步伐、开发矿物燃料的替代能源。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项日益严峻的课题。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最终解决能源的需求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寻找和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走能源与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路子,是解决未来世纪能源问题,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能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地球家园的主要出路。




要得到免费VIP用户请按照上面提示按三步点广告就可以显示内容了我要搜索更多关于S_CXN的文章
要得到S_CXNVIP会员下载请点击上面广告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赞助商位置
推荐内容
杂七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