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药材或可用来绿化的植物,它离人们的生活与文化比较遥远。在高密有一位研究研杏的专家,十几年来他一直在研究银杏与文化的联系,他对银杏与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的研究受到了国内专家的关注。2006年,他的专著《银杏文化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国内专家称该书对于推动“国树”评选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赵仁东,现为高密市市长助理、市政府党组成员,系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会员。工作之余,他潜心研究银杏与银杏文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凝聚心血和汗水的银杏文化专著。
曾经的“银杏书记”
说起自己与银杏的不解之缘,赵仁东说,当年,他作为一个迫切希望群众致富的乡镇主要负责人,经过充分论证,选择了广植银杏作为带领群众奔小康的途径,从此与银杏结缘。
“1992年底,我调任呼家庄镇党委书记后,便开始整天琢磨如何帮助这一方人民尽快富裕起来。”在赵仁东的带领下,呼家庄镇办起全省首家银杏科技园。几年后,呼家庄镇的银杏科技园扩大到208亩,带动全镇43村及周边乡镇发展银杏种植面积达20000亩,成为山东省银杏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广植银杏不仅让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还推动了当地城乡绿化工作的进展。赵仁东也相继圆了自己带百姓致富、绿化家园的梦想。
一个个梦想的实现,不经意间埋下了又一颗希望的种子。在种植银杏、研究银杏的过程中,赵仁东惊喜地发现银杏不仅是给老百姓带来财富的树种,更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便对银杏文化的研究着了迷。他不仅对高密的银杏树了如指掌,就连福建、浙江等地的老银杏树他也很有研究呢,难怪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 “银杏书记”。
“银杏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赵仁东介绍说,银杏是历经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珍贵植物,它历经浩劫,仍固守神州苍茫大地,因而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喜爱,银杏诗词屡载典籍。近年来,更多国人将银杏当作“摇钱树”、“绿化美化树”看待,研究银杏的专家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唯独缺少一部银杏文化研究的专著。
“据说孔子很喜欢在银杏树下阅读和教授弟子,现在曲阜孔庙诗礼堂前还生长着据说宋代所植的雌雄银杏树各一株以示纪念。”赵仁东说,每一棵古银杏树就像是一座老房子一样,见证着历史的更替和人世的沧桑。“高密现有百年以上的银杏树十几棵,最古老的是高密市柏城镇小河崖村的一株银杏,树龄1100年,我现在每年都去看它。站在这些老银杏树前,倾听它们为我们讲述历史,仿佛感觉到我们在与古人对话。”
赵仁东在他的《银杏文化学》中对银杏与儒家、道家、墨家、佛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分别做了论述,赵仁东认为,银杏文化所体现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契合性,与儒、道、墨、释诸家思想体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儒家思想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的精神,银杏文化也在多方面体现出来,从苏北和鲁南出土的汉画像石刻中可以看出,银杏所寓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思想,反映出的追求健康、长寿之道,与古代儒、道学说的精魂是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