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已有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和茂腔被公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被统称为山东高密四宝,也就是高密民间艺术四宝。这充分说明了山东高密的文化底蕴丰厚,有着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
有副对联说得很形象:
“三贤耀古今,四宝誉海外”
这充分说明的高密四宝的重要性。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婉转悠扬的高密茂腔。
茂腔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茂腔的雏形是早在明代就流传民间的“姑娘腔”。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万历年间钞本《钵中莲》提到“姑娘腔”。清康熙年间李声振所著《百戏竹枝词》述曰:“唱姑娘,齐剧也,亦名姑娘腔。”再后来的史料解释说:“姑娘腔”,人们也叫作女儿腔、巫娘腔。
茂腔这一地方剧种自产生、流传、发展至今,虽历经数百年,但名称确定的较晚,1954年,华东地区组织戏剧观摩演出时才由组委会正式命名为“茂腔”。此前,人们多称作“周姑子调”或“肘鼓子戏”、“冒腔”等。当时的“华东区戏剧观摩演出纪念会刊”提到:山东流行着一种敲着狗皮鼓替农村中有灾难疾病的农民开锁还愿的迷信活动,唱腔称为周姑子调,后来在高密及周边地区演变为戏剧,由于该曲调的明显特点是尾音“打冒”,“冒”与“茂”音同,取“茂”是愿该戏发展茂盛。因此将其名称定为“茂腔”。
详细介绍见:
http://www.panpan.org/htgardenml/meiligaomi/200807/20-50.html
2、山东高密三绝。
山东高密的三绝指的是泥塑、扑灰年画和剪纸。山东高密三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详细介绍见:
http://www.panpan.org/htgardenml/meiligaomi/200807/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