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老实人吃亏,是干部工作中用人的基本价值导向,更应该是一个制度设计的结果。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用人导向上激励老实人,从选人视野上聚焦老实人,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老实人,从考核体系上凸现老实人。
一、用人导向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让老实人吃亏,对领导干部而言,自己率先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诚实守信、公道正派的道德风尚的倡导者、践行者。这里有个认识、作风、能力和勇气的问题。认识上,有没有站在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高度,真正把说老实话、用老实人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作风上,肯不肯抛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浮躁心态,沉下心来、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和实际工作中去结识老实人,与老实人交朋友。能力上,能不能对形形色色的行为表现、纷繁复杂的评价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并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上升为对人的素质特征的把握。三国时的刘劭说过,"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识二流之美。"鉴别他人能力,自身需要能力和水平。拥有一双能识人的火眼金睛,才能识别大话假话,才能辨别真才与假才。勇气上,敢不敢同用人的不正之风作斗争,坚持为老实人说话,真正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二、选人视野上不让老实人吃亏。干部工作的关键是创造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公平、公正的核心是机会均等。在现实生活中,老实人多多少少还是被边缘化了。不让老实人吃亏,追求的不是老实人都能被提拔使用,它更注重的是机会均等,给予每位同志提供同等地进入组织视野的条件,创造平等地参与有序竞争的机会。要鼓励竞争,变暗箱操作为公开选拔,变台下活动为台上竞争。要改进干部任用提名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创造让那些表里如一、扎实干事的干部能够亮相的机会,让更多的群众去知晓他们,理解他们,支持他们。要扩大干部推荐环节的民主,吸收本单位干部职工、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代表参加,把知情度高的意见作为确定考察对象的重要依据,保证老实人能够推荐得上来。
三、评价机理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必须从识人的规律上去发现老实人,从评价机理上去鉴别老实人。
按照老实与能力的组合,大体可分为四种人。一是不老实、没能力,主要是一些过于平庸,迂腐迟钝,不察是非,工作不求上进之人。二是不老实、有能力,主要是投机钻营,摇唇鼓舌,沽名钓誉,甚至阴险狡猾、尔虞我诈之人。三是老实、没能力,主要是老实本分,思想方法简单,缺少知识和社会经验,甚至胆小怕事,墨守成规之人。四是老实、有能力,主要是那些表里如一,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甚至坚忍不拔,开拓创新之人。当然,对事物的划分没有那么绝对,正如色彩中除了黑色和白色还有灰色,天气中除了晴天和雨天还有阴天。对于老实和能力的划分,还有较宽的模糊地带,许多人介于老实与不老实、有能力与没能力之间,属于比较老实或比较有能力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