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之感悟
认真拜读和聆听了刘晓明教授的《教师行为问题的自我调适》的专题讲座,颇受感悟。刘晓明教授对教师行为问题的判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分析:
首先,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职业角色是不是相违背。
其次,教师的行为与教师的社会责任是不是相违背。
第三,教师的行为与教育、教学规律是不是相违背。
第四,教师的行为是不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在面对教师的行为是否真正属于“行为问题”时,还要考虑所发生的行为是不是属于经常性的发生,在行为发生是的状态是不是相同的。只有那些在教师行为中经常出现、比较稳定且扰乱性较大,对教育教学影响较严重,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作一定努力改正的行为,才属于行为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看待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又应该怎样加强自我调适呢?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放下权威身份,能够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工作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调节好自我的身心。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处处检点自己。上一次课,与学生谈一次话,处理一个偶发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锻炼自己性格的良好机会,日积月累,必有长进。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我克制。教师要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地从名师的著作中汲取有益的实践经验。加强个性修养,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
总之,作为教师要努力加强对行为问题的自我调适,真正告别“体罚”,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